时间: 2025-04-26 11:5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3:57
《桃源忆故人 春晓》
作者: 溥儒
纤纤夜雨滋芳径。
携手花荫相共。
此际寻春珍重。
露湿衣裳冷。
春巢落雁花铃动。
惊破五更残梦。
几度香风吹送。
帘外珍珠影。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清晨,细细的夜雨滋润了芳香的小径。诗人与友人携手走在花荫之下,此时正是寻春的好时光,但衣裳因露水而感到寒冷。春天的鸟巢里有大雁飞落,花铃轻响,惊醒了五更的美梦。几许香风轻轻吹送,窗外的水珠映照出美丽的影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桃源”源于《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此句用以隐喻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作者介绍:
溥儒(1866-1927),近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晓时分,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桃源忆故人 春晓》是一首蕴含着自然美与人情美的诗作。诗的开头以“纤纤夜雨滋芳径”引入,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雨的温柔与芳香,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好景象之中。接下来的“携手花荫相共”则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体现了一种温馨的情感。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与感慨愈发明显,“此际寻春珍重,露湿衣裳冷”不仅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也显露出因露水而来的微寒,营造了丰富的对比和层次。诗人通过描绘“春巢落雁花铃动”的细节,将自然的声音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唤起读者的共鸣。
最后,以“帘外珍珠影”作结,既是对春景的美好描绘,更是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珍惜。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故人的深切怀念,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人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纤纤夜雨滋芳径”里的“纤纤”指的是什么?
A. 浓烈
B. 细细的
C. 短暂
诗人通过“露湿衣裳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寒冷
C. 失落
“帘外珍珠影”中的“珍珠”用来比喻什么?
A. 银子
B. 露水
C. 花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桃源忆故人 春晓》与《春晓》都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前者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后者则着重于描绘春晨的宁静与生机。两首诗都有着清新的意境,但感情基调略有不同,前者偏向于怀旧与思念,后者则是对新生的赞美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