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2:34
梅子黄时雨二首 其二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甚处传笺。看春事顿消,
流水难准。又乳燕重帘,
熟梅风信。漠漠倦雷烟柳外,
和愁旋转终无定。凉催暝,
幽梦枕边,低度云影。
谁认。红楼消损,
过愔愔暮雨,犹自耽病。
可浅试慵妆,染花奁润。
待证紫蕉山上事,
玉啼点点从头问。
天涯近,雾丝漾成疏鬓。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细雨淅沥,春意渐消。窗外的流水无法确定,乳燕在重重的帘幕间飞来飞去,熟透的梅子散发着香气。远处的柳树在朦胧的雷声和烟雾中显得疲倦,愁绪缭绕,无法安定。凉意催促夜幕降临,幽梦在枕边徘徊,低垂的云影映在床边。谁能识得?红楼中的景致已然消逝,连绵的暮雨中,我依旧沉浸在病态的思绪中。可以试着轻轻化妆,花香渗润在妆台上。期待着在紫蕉山上发生的事情,细雨点滴从头问起。天涯似乎近了,雾丝轻轻荡漾,映衬出我稀疏的鬓发。
作者介绍:李慈铭(约1856-1922),清代诗人,字云樵,号静斋,江苏人。李慈铭在诗歌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观察入诗,尤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末夏初,正值梅子成熟之际,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不舍,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中无常与愁苦的感慨。
这首诗运用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末时节的凄美景象。开篇的“甚处传笺”引入了对信件的期待和春天的回忆,仿佛在诉说着与某人的思念。接下来的“看春事顿消,流水难准”,则通过流水的流动感,传达出时间的无情与春天即将离去的惆怅。
“乳燕重帘”意象的运用,为诗增添了一丝生气,然而“熟梅风信”却又将读者带回了梅子成熟的时节,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春天的美好正逐渐消逝。诗中“漠漠倦雷烟柳外”一句,描绘了一个阴郁的天气,与诗人内心的愁苦形成呼应。紧接着的“和愁旋转终无定”,更是将诗人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思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凉催暝,幽梦枕边,低度云影”描绘了即将入夜的宁静与孤独,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微凉与不安。最后,诗人以“天涯近,雾丝漾成疏鬓”结束,给人一种朦胧而又深邃的感受,似乎在表达无论身处何地,内心的思绪总是交织在一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春天的消逝与内心的愁苦展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生活无常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甚处传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念 B) 忧伤 C) 高兴
“漠漠倦雷烟柳外”中的“倦”字,表达了什么状态?
A) 疲惫 B) 兴奋 C) 安宁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夏天的欢愉 B) 春天的消逝与愁苦 C) 秋天的丰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