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蝶恋花六首 其五》

时间: 2025-05-23 15:10:23

诗句

碧树萧疏斜日漏。

雪藕调冰,已过炎蒸候。

几许西风吹薄袖。

画阑人似秋光瘦。

彩线慵拈谁耐绣。

玉骨支离,莫使新凉透。

露下虫声添僝僽。

月明珍重分携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5:10:23

原文展示:

碧树萧疏斜日漏。
雪藕调冰,已过炎蒸候。
几许西风吹薄袖。
画阑人似秋光瘦。
彩线慵拈谁耐绣。
玉骨支离,莫使新凉透。
露下虫声添僝僽。
月明珍重分携后。

白话文翻译:

在碧绿的树影下,斜阳透过稀疏的枝叶洒落。
白雪似的藕花调入冰水,酷热的夏天已经过去。
微风轻轻吹动着我的薄衣袖。
画栏外的人儿如秋光般显得瘦削。
绣花的彩线懒得去挑选,谁还耐心去绣呢?
娇弱的身子支离,别让新来的凉意透入心头。
露水下虫声哀怨地添了几分忧愁。
月光明亮,珍重我们分手时的约定。

注释:

  • 碧树:指的是绿树,此处用来描绘环境的清新。
  • 萧疏:指树木稀疏,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雪藕:藕花洁白如雪。
  • 炎蒸候:指炎热的季节,代表夏天。
  • 薄袖:指轻薄的衣袖,反映出季节的变化。
  • 画阑:装饰性的栏杆,象征着一种优雅的环境。
  • 玉骨支离:形容女子的身材娇弱,像玉一样细腻。
  • 新凉透:指新的凉意渗透到身体里,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 僝僽:形容虫鸣声,带有些许忧愁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时翔,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风格清新细腻,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富有感情与哲理。

创作背景:

《蝶恋花六首》是王时翔在清代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们的情感。此首尤其体现了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离别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蝶恋花六首 其五》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对季节变换的感悟。全诗以“碧树萧疏斜日漏”开头,营造了一个清幽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和淡然的感觉。随着季节的转变,诗人感受到夏日酷热的消退,而秋风的来临则让人感到凉意渐生,这种变化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情感的隐喻。

诗中“画阑人似秋光瘦”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随季节而来的情感变化,仿佛人也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变得消瘦,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脆弱。而“彩线慵拈谁耐绣”则表现了作者在面对繁琐的事情时的无奈与惆怅,似乎在表达对生活的倦怠感。

最后两句“露下虫声添僝僽,月明珍重分携后”将诗歌推向高潮,虫声和明月的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分离时刻的珍贵与无奈。因此,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深刻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波动,成为清代词作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树萧疏斜日漏:描绘了秋日的宁静,树木稀疏,阳光透过树叶洒落,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
  2. 雪藕调冰,已过炎蒸候:通过“雪藕”的意象,表达了夏季的结束,象征着清凉的到来。
  3. 几许西风吹薄袖:秋风轻拂,衣袖飘动,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4. 画阑人似秋光瘦:描绘了人因为季节变化而显得瘦弱,体现了秋天的凄凉和伤感。
  5. 彩线慵拈谁耐绣:对绣花的倦怠感,反映出生活的繁琐与无奈。
  6. 玉骨支离,莫使新凉透:强调了身体的脆弱,提醒自己不要让新冷的感觉侵袭内心。
  7. 露下虫声添僝僽:虫鸣声在露水下显得更加清晰,带有几分忧愁。
  8. 月明珍重分携后:在明亮的月光下,珍惜离别时的约定,暗示着情感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藕”,用雪来比喻藕花的洁白。
  • 拟人:虫鸣声被赋予了感情,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碧树萧疏”和“月明珍重”形成了音韵的对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无常、季节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离别情感的细腻表达,体现了秋天的凄凉与人们内心的柔软。

意象分析:

  • 碧树:象征着生命的生机与清新。
  • 雪藕:白色的纯洁和美丽,暗示着清雅。
  • 薄袖: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反映出人物的情感。
  • 虫声:代表着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 月明:象征着美好的约定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体现了哪个季节的变化?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碧树萧疏”中的“碧树”主要指什么? A. 灌木
    B. 绿树
    C. 枯树
    D. 参天大树

  3. 本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王时翔的作品都涉及到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直接抒发个人情感,而王时翔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反映内心的变化。

参考资料:

  • 《清代词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其二 鹤湖书院怀旧 水调歌头 得斯奋广海农场词却寄 水调歌头 登庐山五老峰 水调歌头 其一 登杜子美诗台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答孟劬 水调歌头 冬至客秦皇岛 水调歌头 登华山 水调歌头 其六 题翁子霞梅花书屋图 水调歌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竭尽心力 儒冠 匸字旁的字 缀玉联珠 犬字旁的字 羊公鹤 黹字旁的字 连璧贲临 桂开头的成语 言由衷发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丨字旁的字 推贤让能 以养伤身 纳宠 子字旁的字 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鞍一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