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4:59
三载京华误守株。冯暖依旧食无鱼。貂裘已敞黄金尽,风雪迎人返故庐。才息影,又饥驱。归迟别速怨征车。欲将眠食殷勤嘱,生恐啼痕染客裾。
在京城三年,误以为守株待兔。冯暖的日子依旧,但却没有鱼可吃。华丽的貂皮大衣已敞开,黄金也花光了,风雪中迎着人们回到故乡的小屋。刚刚停下脚步,又因饥饿出发。归来太晚,离别太快,让人怨恨征程的车马。想要给你准备睡眠和食物,生怕泪痕会沾染到客人的衣裳。
袁绶(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多样,常以个人情感和现实生活为题材。其作品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这首诗写于清代,作者在京城生活了三年,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生活的感慨。
《鹧鸪天》通过描绘诗人在京城的生活,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境遇的无奈。诗中“误守株”的比喻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机遇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在京城三年的迷茫与困惑。诗中交替出现的“风雪”和“貂裘”相互对立,突显了生活的艰辛与奢华的背后空虚。诗人在归乡的路上,既有对故土的向往,也有对生活的无奈与怨愤,情感细腻且真挚。最后的“欲将眠食殷勤嘱”,更是表达了对客人的关心与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形成了浓厚的思乡情感。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境遇的感慨,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重视。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了更普遍的社会现象。
诗中“守株待兔”比喻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比较袁绶与李白的思乡情感,虽然时代与风格不同,但都表现出对故乡浓厚的思念,反映出人类普遍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