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9:18
好女儿 怀归
作者: 溥儒 〔近代〕
春水平地,杜鹃啼时。
正花飞,一阵风兼雨。
绾离愁几许。
参红外万点,碧柳千丝。
故园悠悠乡路,蓬山渺渺,
佳期更何年。
再望西楼月,
只秋霜生鬓,
天涯路断,
永夜相思。
春天的水面平静,杜鹃鸟在此时啼鸣。
正是花瓣随风而舞,伴随着阵阵风雨。
我绾起多少离愁?
在红色的花朵之外,还有万点星星般的愁苦,碧绿的柳条如千丝万缕。
故乡的道路悠长,蓬莱的山峰渺渺,
佳期又要等到何年呢?
再看那西楼的月亮,
只见秋霜已在我的鬓角生出,
天涯的路已断,
漫漫长夜中唯有相思。
溥儒(1896-1963),字子恺,号白青,近代诗人、美术家,生于北京,卒于台北。其诗风清新婉约,常表现对故土的思念和离愁。
此诗创作于作者离乡在外之时,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离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游离的状态。
《好女儿 怀归》是溥儒一首充满乡愁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以“春水平地,杜鹃啼时”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杜鹃的啼声,常常被视为离别和思念的象征,正是这种声响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接下来的“正花飞,一阵风兼雨”,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愁苦与思念的情绪。诗人在此刻将个人的离愁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形成一种和谐而又悲凉的对比。
“绾离愁几许”,诗人以“绾”字形象地表现了离愁的纠缠和难以割舍。随后,诗人通过“参红外万点,碧柳千丝”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层次。红花与绿柳的交错,象征着愁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的几句“故园悠悠乡路,蓬山渺渺,佳期更何年”,则将思念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对未来相聚的无尽渺茫,令人感到一种无奈和失落。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天涯路断,永夜相思”收尾,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愁的深刻描绘,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孤独。
诗中杜鹃啼代表什么情感?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绾离愁几许”中的“绾”字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