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2:5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2:58:07
原文展示:
圣代崇儒意匪轻,
徵车相望半诸生。
九天雨露思贤相,
十载经纶见老成。
更化有方先定制,
救时无验是虚名。
烟霄未遂攀鳞志,
葵藿空怀向日诚。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崇尚儒学的盛世,士人的志向并不轻松,
征召的车马相望,半数是求仕的学子。
九天之上,雨露滋润,期望贤良之士来辅佐,
经过十年的学习和实践,才算得上老成持重。
改革有道理的事先要有规矩,
拯救时局的措施若无实际效果,只是空名而已。
我未能飞升于云霄,心中依然有攀附龙门的志向,
而向日葵则空怀对太阳的真诚期待。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出身书香门第,主攻诗文,风格清新,善用典故,关心时事,关怀社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恽送别王子初北上任职之际,表达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友人的祝福,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融入了王恽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诗中开篇即提到“圣代崇儒”,表明了社会对儒家的重视,反映出当时的政治风气。接着提到“徵车相望”,描绘出一幅士子纷纷求仕的景象,表现出士人的雄心壮志与焦虑。接下来的“九天雨露思贤相”,展现了对贤才的渴望,体现了王恽对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改革的思考,“更化有方先定制”,表明他认为改革要有制度保障,而“救时无验是虚名”则表达了对空谈无用的批判。最后两句以“烟霄未遂攀鳞志”和“葵藿空怀向日诚”作结,意象的转换让人深感遗憾与希望并存,既有对理想未能实现的感叹,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现了对国家人才的渴望、对时局的思考以及对个人理想追求的无奈与坚定,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圣代崇儒”是什么意思?
“烟霄未遂攀鳞志”中的“攀鳞”指的是什么?
诗中强调的改革需要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王恽与杜甫在对时局的看法,王恽更关注士人的理想与现实,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国家衰败的忧愁,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社会的关照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