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0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06:27
胡笳曲 作者: 谢榛 〔明代〕
砂碛茫茫黑水流,
胡儿六月换羊裘。
骆驼背上吹芦管,
风散龙荒作冷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遥远的边疆景象:沙漠浩瀚,黑色河流缓缓流淌,胡人到了六月换上了羊皮的裘衣。骆驼的背上吹响了芦笙,微风吹过,带来了凉爽的秋意。
谢榛(约1500年-约1560年),字景庄,号东洲,明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他的作品常反映边塞生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切。
《胡笳曲》创作于明代,正值边疆国事频繁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边塞景象,表达了对游牧民族生活的观察与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疆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胡笳曲》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边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首句“砂碛茫茫黑水流”以“砂碛”和“黑水”构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荒凉与生命并存的奇特景观。黑水在诗中不仅是自然的描绘,也象征着生命之源,给人以生机的感受。
接下来的句子“胡儿六月换羊裘”则将视角转向游牧民族的生活。六月,正是炎热的夏天,胡人却因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早已换上了保暖的羊裘,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适应。
“骆驼背上吹芦管”这一句,生动描绘了边疆的音乐文化。骆驼作为交通工具,带着民族的生活与文化,而吹奏的芦管则为这片荒凉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最后一句“风散龙荒作冷秋”则带来了一种清凉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也让人感受到了一丝孤独和萧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描绘,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思考,既有对边塞生活的真实描绘,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写边疆的自然与人文,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边塞文化的关注与思考,传达了一种孤独与对自然的敬畏。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胡儿”指的是哪个民族?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乐器是___。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城市的繁华生活。(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