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04:0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04:04:43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冉冉斜晖,滔滔逝水,花影雾中重看。
书城坐拥,人海深藏,未觉年芳催换。
旧顿劫尘渐冷,樊楼夜灯仍烂。
问阵鸿为底凌云作势,频写离怨。
放眼。乾坤游子倦。
料买醉,河桥畔。
有春星零乱。
照马上单衣,镜中皱面。
缥缈高丘途回,凄凉暮笳声变。
定赢得一曲迷阳,凤兮独自长叹。
夕阳逐渐西沉,河水奔腾不息,花影在雾中重重叠叠。
我坐在书城,身边人潮涌动,却未意识到时间在催促我换去青春。
往昔的烦恼渐渐冷却,夜晚的樊楼灯光依旧明亮。
我问那鸿雁,为什么要在高空中展翅,频频写下离愁别绪。
放眼望去,天地间的游子已经疲惫。
我想在河边买醉,春星在空中错落不齐。
月光照耀着我身上的单衣,映入镜中的脸庞却已皱纹满布。
那缥缈的高丘路途曲折,凄凉的笳声在暮色中变得苍凉。
我一定能赢得一曲迷人的阳光,然而凤鸟啊,我却只能独自叹息。
陈匪石,清代诗人,字梦阮,号匪石,生于江苏,擅长古诗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西沉的景象和河水奔流的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中“冉冉斜晖,滔滔逝水”开篇即点明主题,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诗人坐在书城,身边人潮涌动,却感到内心的孤独和对青春的追忆,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往昔的思念。
在“问阵鸿为底凌云作势”一句中,鸿雁的出现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抒情的象征,代表着离别和思念。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形成了共鸣。
最后几句“定赢得一曲迷阳,凤兮独自长叹”以“凤”字自喻,表达了对希望的渴望以及在孤独中无奈的叹息,深刻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中心思想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冉冉斜晖”中的“冉冉”是什么意思?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