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卜算子·绿翦一窗烟》

时间: 2025-05-12 07:47:42

诗句

绿翦一窗烟,夜漏如何许。

碧月蒙蒙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

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7:42

原文展示:

卜算子·绿翦一窗烟
作者: 吴兰修 〔清代〕

绿翦一窗烟,夜漏如何许。
碧月蒙蒙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
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

白话文翻译:

窗外烟雾缭绕,夜已深沉,不知时光流逝到何时。
碧色的月光朦胧,照不到我的门前,竹叶上的露水声如同细雨。
我独自走出篱笆的边缘,树影拖拽着我的鞋子离去。
一盏萤火虫的灯光隔着水面闪烁,蟋蟀的鸣叫如同秋天的僧侣在低吟。

注释:

  • 绿翦:绿色的竹子,表示竹子茂盛,生机盎然。
  • 夜漏:夜晚的流逝,指时间的流动。
  • 碧月:清澈的月光。
  • 竹露:竹叶上的露珠。
  • 篱根:篱笆的边缘。
  • 树影:树木的影子,描绘了夜晚的宁静。
  • 萤灯:萤火虫的光芒。
  • :蟋蟀,常用于诗中象征秋天的声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蛩作秋僧语”,这里的“秋僧”意指秋季的宁静与孤寂,蟋蟀的鸣叫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兰修,清代诗人,生活于清朝中期,少有传世作品,诗风清新雅致,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宁静的秋夜,诗人独处于烟雾缭绕的环境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声音,表现了对孤独与宁静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绿翦一窗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清幽与诗人的孤独。开篇的“绿翦一窗烟”便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烟雾缭绕使得夜色更加深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思绪的纷乱。接着,诗人借助“夜漏如何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惆怅,似乎在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碧月蒙蒙”一句,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微弱,进一步渲染了夜的静谧与诗人心境的孤独。而“竹露听如雨”则通过竹叶上的露水声,带来一种清新与凉意,让人感受到秋夜的清冷。这种自然音响的描绘,仿佛在与诗人的内心对话,增强了诗的意境。

后半部分,诗人“独自出篱根”,描绘了他在夜色中漫步的情景,树影拖拽的鞋子,给人以一种轻盈而又孤独的印象。最后“一点萤灯隔水青”,萤火虫的微光与水面的反射,仿佛是夜空中微弱的希望,尽管孤独却依然闪烁。蟋蟀的鸣叫,像是秋季的僧侣在低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绿翦一窗烟”:描绘窗外竹子与烟雾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夜漏如何许”: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反映出诗人的不安与思索。
    • “碧月蒙蒙不到门”:月光透不过窗子,象征着孤独与无法触及的美好。
    • “竹露听如雨”:自然的声音如雨滴般细腻,带来一丝清凉,暗示着宁静的夜晚。
    • “独自出篱根”:表现诗人的孤独,夜晚的漫步显得格外沉重。
    • “树影拖鞋去”:树影的投射,增添了动感与情绪的流动。
    • “一点萤灯隔水青”:微弱的光点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蛩作秋僧语”:蟋蟀的鸣叫如同僧侣的低吟,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与拟人,如“竹露听如雨”,通过声音形象化,增强了意境。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反映诗人对孤独、时间流逝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绿翦:象征生机与自然的清新。
    • 碧月:象征理想与美好,然而又是遥不可及的。
    • 竹露:象征宁静与清凉,反映出秋夜的氛围。
    • 萤灯:象征微弱的光明与希望。
    • 蛩声:象征孤独与思索,秋的声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绿翦一窗烟”中的“绿翦”指什么?

    • A. 竹子
    • B. 柳树
    • C. 松树
    • D. 花草
  2. 诗中提到的“碧月”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理想与美好
    • C. 时间流逝
    • D. 自然的声音
  3. “蛩作秋僧语”中的“蛩”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蝉
    • B. 蠕虫
    • C. 蟋蟀
    • D. 蝴蝶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反映了对家乡的思念。
  • 杜甫的《秋夕》则通过对秋夜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二者在情感上有相通之处,但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元夜效小庾体 晦日重宴 晦日宴高氏林亭 种花 春初雪寒独处斗室 兰城公寓寄兴 兰城中元 海涛 大红花 题澎湖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信及豚鱼 鱼水之欢 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风流千古 臣字旁的字 伴食中书 贪乐 龙结尾的成语 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門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寇不可玩 笑语指麾 齲字旁的字 至灵 好离好散 包含润的词语有哪些 副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