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满庭芳 游秦陵有感》

时间: 2025-05-10 19:32:12

诗句

地扼潼关,天连华岳,秦中自古皇都。

寒烟蔓草,人道祖龙居。

赢得江山一统,愚黔首、焚典坑儒。

三千载,神州帝业,依样画葫芦。

陵园开掘处,万千兵俑,阵列貔貙。

睹人间奇迹,举世惊呼。

遥想黎民当日,咸阳道,瘦殍盈途。

凭谁问,荒唐史事,终世有还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9:32:12

原文展示:

地扼潼关,天连华岳,秦中自古皇都。
寒烟蔓草,人道祖龙居。赢得江山一统,愚黔首焚典坑儒。
三千载,神州帝业,依样画葫芦。
陵园开掘处,万千兵俑,阵列貔貙。
睹人间奇迹,举世惊呼。
遥想黎民当日,咸阳道,瘦殍盈途。
凭谁问,荒唐史事,终世有还无。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扼守着潼关,天边与华岳相连,自古以来秦地便是皇帝的都城。
寒烟蔓延,野草丛生,传说这里是祖龙的居所。赢得了统一江山的伟业,愚笨的百姓却焚烧经典、坑害儒生。
三千年来,神州的帝业,竟然是照搬照抄的样子。
陵园的开掘之处,数以万计的兵俑,像貔貅般阵列。
目睹这人间奇迹,世人都惊叹不已。
遥想当年百姓在咸阳的道路上,瘦弱的尸体遍布。
谁来询问,那些荒唐的历史事件,究竟是存在还是虚无?

注释:

  • 潼关:古代重要关隘,位于陕西省。
  • 华岳: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象征着雄伟和尊贵。
  • 祖龙:指传说中的秦始皇,象征着统一和权威。
  • 愚黔首:形容愚笨的百姓,暗指当时的社会状况。
  • 焚典坑儒:历史事件,指焚烧书籍和坑杀儒生,表现出对文化的压制。
  • 神州帝业:指中国的历史和王朝的兴衰。
  • 兵俑:指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象征着秦国的军事力量和文化遗产。
  • 瘦殍盈途:形容战争或灾荒导致的尸横遍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帆,近代诗人,以其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

创作背景:

《满庭芳 游秦陵有感》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游览秦陵,感受历史的沉重。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也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表现出忧虑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秦陵的游览,展现了历史的辉煌与悲惨,形成鲜明对比。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潼关和华岳,树立了一个宏伟的历史背景,突出了秦中作为皇都的地位。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引入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特别是“焚典坑儒”的悲剧,表示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压制的深痛。接着,诗人对三千年来的帝业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历史的循环和重复,仿佛是一个无尽的轮回。

在描绘兵俑的场景时,诗人用“阵列貔貙”形容兵俑的威武,显示出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沉重。最后一句“凭谁问,荒唐史事,终世有还无”,则是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质疑历史的真实和虚幻,令人深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扼潼关,天连华岳:描绘了地理位置的雄伟,强调秦地的重要性。
  2. 秦中自古皇都:指出秦地作为历史上皇帝的都城,承载着辉煌的历史。
  3. 寒烟蔓草,人道祖龙居: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以及祖龙(秦始皇)的神秘。
  4. 赢得江山一统,愚黔首焚典坑儒:反映了历史的悲剧与愚弄,揭示了对文化的压制。
  5. 三千载,神州帝业,依样画葫芦:批判历史的重复和无奈,指出帝业的循环。
  6. 陵园开掘处,万千兵俑,阵列貔貙:描绘了兵俑的景象,体现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7. 睹人间奇迹,举世惊呼:感叹兵马俑的伟大,显示出人们的惊叹。
  8. 遥想黎民当日,咸阳道,瘦殍盈途:回忆历史的悲惨,表现出对平民苦难的同情。
  9. 凭谁问,荒唐史事,终世有还无:质疑历史的真实,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地扼潼关,天连华岳”,形成了对称的结构。
  • 比喻:如“阵列貔貙”,将兵俑比作神兽,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反问:如“凭谁问,荒唐史事”,增加了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诗人通过游览秦陵,感受到历史的辉煌与悲惨,表现出对文化压制的愤慨,对历史循环的无奈,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潼关:象征着历史的关口与转折。
  • 华岳:代表着高贵与尊严,暗示着历史的雄伟。
  • 兵俑:象征着秦国的军事力量与历史的遗产。
  • 瘦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悲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地扼潼关,天连华岳”中,潼关和华岳分别象征什么? A. 地理位置与文化
    B. 历史与传说
    C. 宏伟与悲惨
    D. 皇都与士人

  2. 诗中提到“愚黔首焚典坑儒”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 文化大革命
    B. 焚书坑儒
    C. 统一战争
    D. 辩论

  3. “凭谁问,荒唐史事,终世有还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历史的无奈与反思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文化的赞美
    D. 对战争的厌倦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百姓的苦难,二者都在不同的角度反思了历史与现实。

通过对《满庭芳 游秦陵有感》的分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能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三句颂·随波逐浪 三句颂·截断众流 三句颂·函盖乾坤 美人熨帛图 节孝堂为开封程用和赋 题滕孟章送金司税明远文后 雪山图为建德周廷晖赋 赋得涿鹿送丘伯纯还姑苏 范宽寒江待渡图引为梁光禄仲齐赋 题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繁芿 爪字旁的字 强弩之末 一事无成 谋及庶人 纤毫不爽 理开头的成语 卜字旁的字 守虚 反犬旁的字 大八洲 蒲鞭示辱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貣丐 麻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训兵秣马 包含抠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