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南乡子 闻雁》

时间: 2025-07-31 16:38:21

诗句

万里织罗云。

断续天边一雁鸣。

试问新秋曾带未,声声。

不管离人不要听。

入耳韵偏清。

枨触闲愁梦不成。

我亦天涯同作客,飘零。

已过江南第几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6:38:21

原文展示:

万里织罗云。断续天边一雁鸣。试问新秋曾带未,声声。不管离人不要听。入耳韵偏清。枨触闲愁梦不成。我亦天涯同作客,飘零。已过江南第几程。

白话文翻译:

在万里长空中,云彩如织。天边偶尔传来一声雁鸣。我想问问新秋是否已经来临,声声雁鸣,不管那些离别的人,还是别去听它。耳中传来的音韵偏偏清脆。触动了我满腹的闲愁,梦却再也无法成真。我也在天涯流浪,与他人一样,漂泊不定。不知道我已经走过江南的多少地方。

注释:

  • 万里织罗云: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像织成的罗衣,广袤无垠。
  • 断续天边一雁鸣:形容远处偶尔传来的雁鸣声,断断续续。
  • 试问新秋曾带未:想要询问新秋是否已经到来。
  • 不管离人不要听:劝说自己不要去听那声雁鸣,似乎是为了避免勾起离愁。
  • 入耳韵偏清:耳中传来的声音清澈而悦耳。
  • 枨触闲愁梦不成:触动了心中的闲愁,却无法成梦。
  • 我亦天涯同作客,飘零:我也是漂泊在这天涯的客人,感到飘零无依。
  • 已过江南第几程:不知道自己已经走过江南的多少段路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翰仙,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诗歌写于秋天,诗人正处于旅途之中,受到自然景色和雁鸣的触动,表达了对离别的思索与感慨。

诗歌鉴赏:

《南乡子·闻雁》是叶翰仙一首抒情的词作,表达了在旅途中对秋天和离别的感怀。开头“万里织罗云”不仅描绘了辽阔的天空,还暗示了时光的无尽和记忆的缥缈。接着,“断续天边一雁鸣”更是引发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这里雁鸣成为了秋天的信使,也勾起了诗人对过往离愁的反思。

诗中对“新秋”的提问,透露出一种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雁鸣声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也成为了诗人心中愁绪的催化剂。“不管离人不要听”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自我劝解,表达出一种孤独和对离别情绪的无奈。后面的“入耳韵偏清”描绘了声音的清脆,但这清脆的声音却无法让他忘却心中的愁苦。

整首词在描写中透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漂泊,最后一句“已过江南第几程”更是将旅途与离愁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流浪感。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具有深刻的情感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里织罗云”:描绘开阔的天空,给人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
    • “断续天边一雁鸣”:形象化的表达,雁鸣声隔着距离,显得更加孤单。
    • “试问新秋曾带未”:诗人对秋的期待和思索。
    • “声声。不管离人不要听”:意识到声音的影响,尝试摆脱情感的困扰。
    • “入耳韵偏清”:声音的清晰让人更加觉察到内心的孤独。
    • “枨触闲愁梦不成”:描绘内心的愁苦,梦境的破灭。
    • “我亦天涯同作客,飘零”:自我认同与孤独感的加深。
    • “已过江南第几程”:对时光流逝的反思,带有一种失落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用“织罗云”比喻云彩,增添了画面感。
    • 对仗:如“声声”、“不管离人”,增强了韵律感。
    • 情感的细腻描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情感。
  • 主题思想: 主题围绕孤独、流浪与季节变迁,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广阔与无尽,表现了旅途的辽阔和诗人的思绪。
  • 雁鸣:引发对秋天的思考,同时也是离别和孤独的象征。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 江南:代表着诗人曾经的故乡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里织罗云”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象?

    • A. 山
    • B. 云
    • C. 水
    • D. 风
  2. 诗人对“新秋”的提问意味着什么?

    • A. 对秋天的期待
    • B. 对夏天的怀念
    • C. 对冬天的恐惧
    • D. 对春天的向往
  3. “不管离人不要听”中的“离人”指的是?

    • A. 朋友
    • B. 亲人
    • C. 爱人
    • D. 同伴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叶翰仙《南乡子·闻雁》与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但叶翰仙更着重于孤独的内心感受,而辛弃疾则在欢快的氛围中表达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叶翰仙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于飞乐 于飞乐•索扇 于飞乐 于飞乐 其一 为梁大司农咏白鹦鹉 于飞乐·休休得也 于飞乐 鸳鸯 一寸金·和慷烈怀坚社之作 一寸金 十姊妹花,呈玉映女兄作 一寸金•莲花 一寸金·秋入中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麤色 摇顿 稳拿把纂 凛不可犯 洋灰 雨字头的字 辵字旁的字 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貝字旁的字 冷语冰人 瑞日 应时对景 一丝不苟 金台市骏 車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