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35
沙尘涨北天,卫霍出居延。
苦雾埋沙碛,穷荒乏水泉。
战酣鼙鼓壮,戍久铁衣穿。
试上长城望,中原若个边。
北天尘沙飞扬,卫霍军队从居延出征。
苦苦的雾气埋没了沙碛,荒凉之地缺乏水泉。
战斗正酣,鼓声震天,戍楼的士兵穿着铁甲已久。
试图登上长城远望,中原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长城”是中国古代防御外敌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作者介绍: 李昌祺,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集中于边塞诗,受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创作出富有豪情壮志的诗篇。
创作背景: 在明代,边疆战事频繁,诗人常常以战事和边塞为题材,表达对祖国的关心和对战争的思考。此诗正是反映了那个时期边防的艰辛与士兵的辛劳。
李昌祺的《拟唐塞下曲九首 其一》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与士兵的英勇形象。全诗通过沙尘、苦雾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北方荒凉的战场,同时对士兵的辛苦和战斗的激烈进行了生动的刻画。诗中“战酣鼙鼓壮”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战斗的紧张与激烈,使读者仿佛能听见那震耳欲聋的鼓声,感受到士兵们的英勇与坚韧。
“试上长城望,中原若个边”不仅是对边境的眺望,更是对家国安危的深切关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祖国未来的忧虑。在这首诗中,李昌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边疆战士的敬意。整首诗气势恢宏,情感真挚,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士兵们为保卫国家所付出的艰辛,表达了对家国的深切思念与对战斗的坚定信念,彰显了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苦雾”是用来形容什么?
A. 沙漠的美丽
B. 战斗的激烈
C. 环境的恶劣
D. 士兵的勇敢
“试上长城望”中的“望”字,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战斗的恐惧
D. 对士兵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铁衣”指的是什么?
A. 士兵的铠甲
B. 长城的砖石
C. 战斗的装备
D. 沙尘暴的具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