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3:20
报恩禅塔入云霄,
万岁千秋翊圣朝。
讵谓天龙销烬后,
尚馀铃铎度江飘。
高临巨浸浮天阔,
下见深宫尽日遥。
回首乡园看不见,
乱山残霭去迢迢。
报恩寺的禅塔直插云霄,
在万岁千秋的荣耀下支持圣明的朝代。
难道说天龙消失后,
依然有那余音袅袅的铃声飘荡在江面?
高高在上俯瞰浩瀚的江水,
远远可以看见深宫在阳光下显得遥远。
回头看故乡却是无影无踪,
只见那残留的山雾迢迢而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静,号文长,晚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在诗中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徐渭身处明末动荡时代,诗中既有对宗教的敬仰,也体现了对现实的感慨与不安。
这首诗通过报恩寺塔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宗教和历史的思考。开篇以“报恩禅塔入云霄”引入,表现塔的高耸和庄严,似乎在向世人传达一种永恒的精神力量。接下来的“万岁千秋翊圣朝”,不仅表达了对国家的祝愿,也隐含了对历史的思考,历史长河中哪些会被铭记,哪些又会被遗忘。
而“讵谓天龙销烬后,尚馀铃铎度江飘”则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沧桑,过去的辉煌虽已消逝,但依然留下了某种声音的回响。这里的“铃铎”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文化和信仰的象征,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后面的“高临巨浸浮天阔”,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的视野,浩瀚的江水和天际的辽阔,形成了一种极为开阔的空间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感。“下见深宫尽日遥”则将视线转向深宫,隐喻着权力的遥不可及,深宫之美好与现世的距离感,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和无奈。
最后“回首乡园看不见,乱山残霭去迢迢”中,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乡园的模糊与山雾的迢遥,似乎在暗示着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故乡的向往。整首诗通过高远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现实和故乡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宗教、历史、故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历史沧桑时的孤独和对信仰的坚持,展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报恩禅塔”位于哪个地方?
“尚馀铃铎度江飘”中的“铃铎”象征什么?
诗人回首故乡时的感受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