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5:02
原文展示:
倚楹万虑,总被孤城潮打去。
野庙荒原,犹说临安看上元。
送春良苦,谁遣风沙暗南浦。
春亦堪怜,去到天穷地尽边。
白话文翻译:
靠在窗边思虑万千,终究被孤城的潮水冲走。
荒凉的庙宇和原野,仍然提起临安的上元佳节。
送走春天的苦涩,谁让风沙在南浦暗自吹拂。
春天也是可怜,直到天地的尽头。
注释:
典故解析:
“临安”是古代杭州的别称,以其繁华著称。上元节是古代重要节日,象征着团圆和希望。诗中提到的“送春”与“风沙”,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永济(约1665年-约1730年),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其风格细腻,常用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诗人可能在经历人生的思索与情感的波动,在自然与社会的对比中表达对时光流逝与乡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与对过往时光的无奈。开头的“倚楹万虑”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孤独的思考状态,仿佛听到风吹过窗棂,思绪跟随潮水般涌来又去。接着,诗人提及“野庙荒原”,表明了自己对繁华的向往与对衰败的无奈,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最后两句“春亦堪怜,去到天穷地尽边”,不仅是对春天的感叹,更是对生活本质的哲思,表现出一种无尽的孤独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的内心和对春天的留恋,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眷恋,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倚楹万虑”中的“倚楹”指的是什么?
a) 依靠窗柱
b) 依靠树木
c) 依靠山石
诗中提到的“上元”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春节
“春亦堪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春天的无奈与惋惜
c)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