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1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17:05
已亥杂诗 52
齿如编贝汉东方,不学咿嚘况对扬。
屋瓦自惊天自笑,丹毫圆折露华瀼。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面容清秀、言辞优雅的形象,像编贝一样整齐美丽,然而却不懂得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屋顶和瓦片仿佛感到惊讶与欢笑,而丹色的笔墨在纸上旋转,显露出华丽的景象。
龚自珍(1792-1841),字璱,号佩弦,晚号香涛,清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是晚清“维新派”的代表之一,主张变法自强,提倡科学与教育,反对守旧。其诗词风格洒脱而又深邃,常以个人感受与社会时事结合,表达独立思考的精神。
这首诗是在清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疑惑与感慨。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52》通过形象化的比喻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诗开头以“齿如编贝”形容人的外貌,传达出一种美丽与整齐的感觉,紧接着却提到“没有学会咿嚘”,说明外表的美丽并不等同于内心的智慧或情感的表达。这种对比让人思考个人的内在与外在之间的关系。
“屋瓦自惊天自笑”则展现了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似乎在表达对世事的无奈与调侃,瓦片的惊异与欢笑使得整个环境显得生动有趣。最后一句通过“丹毫圆折露华瀼”,不仅描绘了书写的过程,也象征着艺术的华美与光彩,暗示了书写与表达的力量。
整首诗在形式上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它不仅反映了个体的内心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性,是对自我的一种探索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外表与内心的反思,探讨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表达能力的渴望与追求。
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52》主要描绘了什么?
“屋瓦自惊天自笑”中的“屋瓦”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丹毫”象征着什么?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龚自珍的作品更多地关注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而李白则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描绘。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关注点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