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8:17
青玉案 清明归途
濛濛一径杨花路。是流水,随侬去。
野岸荒湾谁与渡。几拳痴鹭。
那时曾识,立在春归处。
家山容易看春莫。
驿壁模糊旧题句。
欲浣青衫愁不许。
断肠声里,者番重听,箫鼓前村雨。
在朦胧的杨花小路上,细雨轻洒,仿佛流水一般,伴随你而去。
野外的岸边,荒凉的湾口,谁来渡我?几只痴痴的白鹭飞舞。
那时我曾在春天归来的地方与你相识。
我在家乡容易看到春天的景色,却难以重温那些美好。
驿站的墙壁上模糊了旧时的题句,
想要洗净青衫却愁绪满怀,不能如愿。
在断肠的声音中,这一番重听,正是箫鼓声中村庄的细雨。
作者介绍:顾宪融,近代诗人,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风格受宋词影响,常以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来表达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清明既是祭扫先人的日子,也是春天的节气,诗人在此时回忆故乡的春光和往昔的美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青玉案 清明归途》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思乡情绪与对往昔的追忆。开篇以“濛濛一径杨花路”引入,柔和的杨花与细雨形成了一幅朦胧的春日画面,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几拳痴鹭”这一意象,传递出一种孤寂与无助,似乎在诉说着对故人、故乡的渴望与思念。
词中反复出现的“春”字,显示出春天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希望与寄托,然而“家山容易看春莫”的吟唱,却道出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尽管春天的景色依旧美丽,但往昔的情景与人事已不复存在,诗人内心的愁苦油然而生。
“欲浣青衫愁不许”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在清明时节心中涌动的复杂情感。最后一句“箫鼓前村雨”不仅是对画面的生动描绘,更是将诗人的思绪与乡村的生活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音韵与意境的和谐。整个词作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与优美的自然描绘中,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与生命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昔的追忆,表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在自然与情感交织下的复杂心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濛濛一径杨花路”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
A. 清澈的小河
B. 朦胧的春日小路
C. 荒凉的山谷
D. 繁华的市街
“几拳痴鹭”中的“痴”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疲惫
C. 无忧无虑
D. 愤怒
“欲浣青衫愁不许”中的“青衫”指的是?
A. 书生的衣物
B. 战士的铠甲
C. 婴儿的衣服
D. 诗人的创作工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