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07:52
原文展示
当樽月欲满,良夜故同游。
宫阙散清雾,星河悬素秋。
病多还授简,客久数登楼。
喜结淮南侣,非关桂树留。
白话文翻译
在这月光将要圆满的夜晚,我们再次相聚。
宫殿上弥散着清淡的雾气,星河在秋季的夜空中闪耀。
我多病而仍然写信,访客也在此时频频登楼远眺。
我很高兴能和淮南的朋友结下深厚的友谊,这与桂花树的存在无关。
注释
- 樽:酒杯,古代人们在聚会时常用酒杯来祝酒。
- 良夜:美好的夜晚。
- 宫阙:指皇宫,象征权贵与富贵。
- 清雾:轻薄的雾气,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星河:银河,夜空中的星星如河流般闪烁。
- 授简:指写信。
- 淮南:指中国古地名,位于今安徽南部,寓意友谊的地方。
- 桂树:常用来象征美好和丰收,尤其与中秋佳节相关。
典故解析
- 桂树:桂花象征中秋节,诗中提到桂树,暗示时间的变迁与节令的更替。中秋的月亮象征团圆,体现了诗人对友谊和团聚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明代诗人,字景山,号松风,出生于明万历年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八月十三日,正值中秋前夕,诗人与友人相约共度良宵,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八月十三夜谭鸿胪子羽第同李太史子寔张给事巽卿莫膳部子良赋得秋字》是谢榛在明代中秋前夕与友人相聚时所作,整首诗洋溢着浓郁的友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即以“当樽月欲满”引入,月亮即将圆满,暗示着团聚的幸福感。接着描绘了宫阙的清雾和星河的美景,展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夜晚宁静氛围的陶醉。
“病多还授简,客久数登楼”两句,诗人自述因病多次写信,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而“客久”则暗示了聚会的长久与难得。最后一句“喜结淮南侣,非关桂树留”则道出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表明了友情的珍贵与桂树无关的深意,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整首诗既有对美景的描绘,也有对友情的赞颂,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樽月欲满:在酒杯前,月亮即将圆满,暗示中秋佳节的临近。
- 良夜故同游:美好的夜晚,和朋友们再次相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
- 宫阙散清雾:皇宫的清雾弥漫,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星河悬素秋:秋季的星河在夜空中悬挂,展现了秋天的美丽。
- 病多还授简:尽管多病,仍然写信与友人保持联系。
- 客久数登楼:客人来访已久,频繁登楼,表现出聚会的热闹。
- 喜结淮南侣:高兴结识淮南的友人,展现了人际关系的珍贵。
- 非关桂树留:友情的深厚与桂树无关,强调了人际情感的真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樽月”和“良夜”,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星河比作悬挂的物体,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月圆夜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了人际关系的美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团聚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樽:象征聚会,代表友情的交融。
- 月:象征团圆,表达思乡情怀。
- 宫阙:代表权力与富贵,暗含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思考。
- 星河:象征美好与希望,反映诗人的理想。
- 桂树:象征丰收与美好,联系中秋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良夜”指的是哪个节日的前夕?
-
诗人提到的“淮南”是指哪个地区?
-
诗中“病多还授简”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 B. 中秋节
- B. 安徽
-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 《月下独酌》(李白):探讨独自赏月时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八月十三夜谭》 vs. 《静夜思》:两首诗都围绕月亮展开,前者强调友情与聚会,后者则偏重于思乡情怀,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收录多位明代诗人的作品,帮助读者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适合学习和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