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7:40
西河 一春索居,况味殊恶,赋此纪怀
作者: 邵亨贞 〔元代〕
春梦觉,一声何处啼鸟。
东风二月旧江南,庾郎暗老。
嫩寒日日禁单衣,阑干凭遍清晓。
水涯柳条渐好。
玉骢几度曾到。
如今巷陌踏青时,故人去杳。
杏花不在宋东邻,苔墙犹自围绕。
凤鞋次弟又斗草。
暗凄凉前度怀抱。
病后不禁愁恼。
怕西园路湿,残红如扫。
空忆花前纤腰袅。
春梦醒来,听到远处传来的鸟鸣。
二月的东风吹拂着旧时的江南,庾郎(庾信)已渐渐老去。
温暖的春寒日复一日,使我不得不穿上单薄的衣服,
在清晨的栏杆上凭栏而立。
水边的柳条逐渐变得茂盛。
那匹玉骢马曾多次来到这里。
如今正是春游踏青的时节,故人却已不知去向。
杏花不再盛开在宋家的东邻,苔墙依旧环绕。
弟弟穿着凤鞋又在草地上比斗。
曾经的怀抱如今显得暗淡凄凉。
病后我常常感到愁苦。
害怕西园的道路湿滑,残花如同被扫荡一般。
我只能空自回忆花前那纤细的腰肢轻盈的姿态。
作者介绍:邵亨贞,元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末年与元初的动荡时期。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对过往的怀念,寓意着对故人的思念与岁月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个人的内心感受,表现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惆怅与怀念。开头以“春梦觉”引入,给人一种梦境与现实交错的感觉,随即转入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尤其是“故人去杳”一句,突显了诗人在春日踏青时的失落感,往日的欢聚已成遥远的回忆。
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意象,如“嫩寒”“水涯柳条”,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交织,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尤其是“空忆花前纤腰袅”的结尾,既是对往日美好回忆的缅怀,也暗示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故人的怀念,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庾郎”指的是哪位诗人?
“春梦觉,一声何处啼鸟”中的“啼鸟”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杏花不在宋东邻”表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