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2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27:05
明朝初七,风雨可怜吹竟夕。
后会分明,早已离愁一半生。
声声咽露,秋在牵牛花上语。
莫怨今秋,那见鸳鸯会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秋的夜晚,风雨交加,令人感到可怜,直到夜晚结束。离别的情感在心中愈发浓烈,仿佛已经为离愁付出了大半生的代价。细细的雨声仿佛在诉说着秋意,牵牛花在秋夜中轻声低语。不要怨恨今秋的离别,鸳鸯的重聚何时才能白头偕老呢?
李慈铭(约1640-约1711),字若云,号紫云,清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物相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流露出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情感独白。
这首《减字木兰花九首 其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的夜晚,风雨交加的氛围使得诗人心中的离愁愈加浓重。诗的开头便用“明朝初七”引入了特定的时刻,给人一种时空交错之感。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声声咽露”传达出一种细腻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苦涩与思念。而“牵牛花上语”则增添了一种诗意的美感,仿佛秋天的花朵在低语,诉说着彼此的情感与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期待,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最后一句“莫怨今秋,那见鸳鸯会白头”,更是将情感的深度推向高潮,强调了对爱情重聚的渴望与期待,寓意深刻,让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与离别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离愁时的无奈与渴望,表达出对重聚的期待和对爱情永恒的追求。
诗歌中提到的“明朝初七”指的是哪一天?
诗中提到的“牵牛花”象征什么?
“莫怨今秋,那见鸳鸯会白头”表达了什么情感?
可以将李慈铭的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但李清照的诗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慈铭则在离别与重聚的主题上更为明确,展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以上信息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