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0:3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0:39:08
春明一别鱼书悄。
红泪沾襟小。
却怜好梦渡江来。
正是离人无那倚妆台。
朱栏碧树江南路。
心事都如雾。
几时载月向秦淮。
收拾诗囊画轴称心怀。
春天明朗时,我们一别,只有悄然的书信传递情意。
泪水沾湿了衣襟,心里满是愁苦。
我多么怜惜那梦中渡江而来的美好时光。
正是离去的人,无法再依靠着妆台独自思念。
朱红的栏杆,碧绿的树木,通向江南的路上。
我心中的忧愁,如同迷雾般弥漫。
何时才能在月光下,驶向秦淮河?
我将收拾好我的诗囊和画轴,以此寄托心中的期待。
顾媚(生卒年不详),明代女诗人,以词作闻名,擅长抒情,作品多描写爱情、离愁。其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江南地区文化繁盛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明的离别情景,表达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重视与渴望。
这首《虞美人·答远山李夫人寄梦》以春日的明媚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开篇的“春明一别鱼书悄”便点出了离别的主题,鱼书的“悄”字,突显出那种沉默的情感,令人心生感触。接下来的“红泪沾襟小”则直接传达出离愁的苦涩,情感直白而深刻。
诗中提到的“好梦渡江来”,仿佛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然而“离人无那倚妆台”则是现实的无情,离别之后的孤独感让人心痛。朱栏碧树的描绘,体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但也显得愈发孤寂。“心事都如雾”一句,形象地将内心的情感描绘得模糊而无所依托,极具诗意。
最后两句“几时载月向秦淮”,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诗人渴望在月光下与爱人重聚,表达出一种深切的情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也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心痛与美好交织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围绕离愁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与期待。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体现了人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诗中“春明一别鱼书悄”中的“鱼书”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朱栏碧树”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诗中“心事都如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