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5:04
南乡子 其一 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春别洛阳城,又见新书甲乙名。
国器旧知收片玉,登瀛。
历历银钩指下生。
斜月入前楹。
心仰莲峰望太清。
春色年来谁是主,无成。
半在云霄觉更荣。
春天告别洛阳城,又见新书中甲乙的名字。
旧日的友人又收到了玉片,登上了瀛洲。
清晰的银钩在指尖下生辉。
斜斜的月光照入前面的柱子。
心中仰望莲峰,渴望太清的境界。
春色年来,谁才是这春天的主人呢?
无所成就,半在云霄中感到更为荣幸。
作者介绍:董元恺(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有清新脱俗之风格,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下第之时,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思考,承载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南乡子 其一 下第别诸同年出都》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春别洛阳城”便设定了离别的基调,洛阳作为古都,象征着诗人曾经的荣耀与理想。诗中提到的“新书甲乙名”,既是对过去努力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以此来表达对科举的渴望与无奈。
接下来描绘的“国器旧知收片玉”,则引入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竞争,体现了士人的志向与梦想。随着“历历银钩指下生”的描写,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心中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斜月入前楹”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透过月光的描绘,增添了诗句的意境。而“心仰莲峰望太清”则是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莲峰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理想的追寻。
最后两句“春色年来谁是主,无成”则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尽管春天的景色依旧美好,但个人的成就却未能达到预期,流露出一种失落与无奈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兼具了个人感受与时代背景的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春别洛阳城”意指:
A. 春天的结束
B. 离开洛阳
C. 别的城市
D. 春天的到来
“心仰莲峰望太清”中“莲峰”象征:
A. 美丽的景色
B. 高洁的品德与理想
C. 复杂的人际关系
D. 过去的成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