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4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41:10
再用前韵(二首)
弟子舆尸漫有师,圯桥谁共老人期。
龙鱼并出应难识,樗栎无庸幸见遗。
每上楼台瞻北极,愿闻波浪帖南陲。
吴山越水元相接,莫更中流下铁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师长的追念和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弟子在灵魂出窍的状态下漫无目的地徘徊,想起了曾经的老师;在圯桥上,已无人与老人一同期盼。龙与鱼的出现让人难以分辨,樗栎树的存在则不必再去幸存的回忆。每次登上高楼俯瞰北极星,心中渴望能听到南边涛声的回响。吴山和越水本是相连的,何必在中流中再投下沉重的铁锤。
刘基,字伯温,号千里,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因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又有沉静深邃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师长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师长的追思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弟子舆尸漫有师”引入,便直接点名了主题,表达了对师长的怀念与敬仰。接下来的“圯桥谁共老人期”则传递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感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生命的无常。
“龙鱼并出应难识”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龙鱼的出现让人难以分辨,象征着生活中那些难以捉摸的东西;而“樗栎无庸幸见遗”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释然,似乎在说不必执着于不再的事物。诗人通过“每上楼台瞻北极,愿闻波浪帖南陲”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渴望与对自然的倾听,表现了心灵的向往与对未知的探求。
最后两句“吴山越水元相接,莫更中流下铁椎”则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不要再沉溺于无谓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厚,意象丰富,既有对师长的敬仰,又有对生命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宽广的胸怀。
这首诗通过对师长的追忆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强调珍惜当下、面对现实的重要性,展现出一种哲学化的生命观。
诗中提到的“圯桥”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旅程
B.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C. 自然的美丽
D. 学习的过程
“愿闻波浪帖南陲”中,波浪象征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自然的声音
C. 人生的沉重
D. 逝去的回忆
诗中提到的“铁椎”代表:
A. 轻松的负担
B. 无谓的遗憾
C. 美好的回忆
D. 未来的梦想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刘基的《再用前韵》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与对师长的追忆,而王维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对友人的祝福,二者均展现了对时间流逝和人际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