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渔家傲》

时间: 2025-04-28 02:17:32

诗句

乍镇闽山尊莫上。

九仙乌石都相让。

削就奇峰鼍鼓样。

声不放。

蜀桐刻作鱼儿相。

两袖天风看海涨。

烟岚苍翠奇难状。

浴罢凤凰池水壮。

高处望。

旗山西畔遥相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7:32

渔家傲

原文展示

乍镇闽山尊莫上。
九仙乌石都相让。
削就奇峰鼍鼓样。
声不放。
蜀桐刻作鱼儿相。
两袖天风看海涨。
烟岚苍翠奇难状。
浴罢凤凰池水壮。
高处望。
旗山西畔遥相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开头提到闽山的壮观,仿佛不应轻易攀登。九仙山与乌石山的景色令人竞相赞美。削成的奇峰,像鼍鼓一样,声势浩大而不曾沉寂。蜀地的桐树雕刻成鱼儿的形状。两袖清风,目睹海面涨潮的情景。烟雾缭绕,苍翠欲滴,景色奇特且难以形容。在凤凰池中沐浴过后,水势雄壮,站在高处远望,旗山在西边遥遥相对。

注释

  • 乍镇:初次看到或突然看到了。
  • 闽山:福建的山脉。
  • 九仙:传说中的九位仙人,象征着神秘与美丽。
  • 削就:雕刻而成。
  • 鼍鼓:形状像鼍和鼓,象征气势。
  • 蜀桐:四川的桐树。
  • 天风:清风,形容自然的轻盈。
  • 烟岚:山间的雾气和云雾。
  • 凤凰池:象征美好的地方,可能是指某个有名的水域。
  • 旗山:福建的一座山,具有地理标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求可,清代诗人,生于福建,以词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善于将细腻的观察融入诗词之中。其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尤其是在福建这一地区,民族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展现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渔家傲》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陆求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家乡的依恋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渔家傲》以其生动的自然描绘和深厚的情感内涵而备受推崇。诗人通过对闽山和九仙乌石的描写,展现了福建独特的自然风光,显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开篇的“乍镇闽山尊莫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瞬间被大自然的壮丽所震撼。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如“削就奇峰鼍鼓样”,不仅描绘了山的形状,更隐含了大自然的力量与气势。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蜀桐与鱼儿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独特的想象力。通过“两袖天风看海涨”,诗人传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洒脱与悠然。最后的“高处望,旗山西畔遥相向”则在空间上拉开了视野,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遐想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乍镇闽山尊莫上:初见闽山,令人肃然起敬,似乎不应轻易攀登。
  2. 九仙乌石都相让:九仙山与乌石山的美丽景色互相辉映,令人赞叹。
  3. 削就奇峰鼍鼓样:山峰削成奇特的形状,如同鼍和鼓,气势磅礴。
  4. 声不放:山的回声似乎还在空中回荡,余音袅袅。
  5. 蜀桐刻作鱼儿相:用蜀地的桐树雕刻出的鱼儿,体现了巧妙的工艺。
  6. 两袖天风看海涨:站在海边,感受到清风和海水涨潮的景象。
  7. 烟岚苍翠奇难状:山间的烟雾缭绕,苍翠欲滴,难以用言辞形容。
  8. 浴罢凤凰池水壮:在凤凰池中沐浴过后,水势显得更加雄壮。
  9. 高处望:站在高处俯瞰。
  10. 旗山西畔遥相向:远远望去,旗山在西边与我遥相呼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鼍与鼓,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山的壮丽。
  • 拟人:自然景物如海水、云雾被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多个句子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悠然态度,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闽山:象征故乡的根与归属感。
  • 九仙:神秘与美好。
  • 蜀桐:代表工艺与巧思。
  • :象征广阔与自由。
  • 烟岚:自然的变幻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家傲》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陆求可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九仙乌石”主要代表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自然景观
    • C. 传说中的人物
    • D. 一种乐器
  3. “两袖天风看海涨”中“天风”指的是什么?

    • A. 大风
    • B. 清风
    • C. 冷风
    • D. 暴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浪淘沙》 - 李煜
  2.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诗词对比

《浪淘沙》中,李煜同样通过自然描绘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而《天净沙·秋思》则通过秋天的萧瑟来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思索,尽管主题相似,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集》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陆求可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念奴娇·未须草草 念奴娇 念奴娇 次韵范正之柳絮 念奴娇 甲申清明前一日腾霄招登云龙山作 念奴娇 放歌 念奴娇 冰河 念奴娇 赠雪笠上人 念奴娇•春晴用李易安韵 念奴娇 念奴娇 诸葛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侧声 力结尾的成语 瓦开头的成语 包字头的字 立身扬名 亅字旁的字 荣路 一溜风 大字旁的字 凤臆龙鬐 张力 朝章国故 包含陆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帑的词语有哪些 冰炭同器 物微志信 蒙幼 玄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