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9:3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9:32:54
《浪淘沙 偕霭兰饮明湖春》
隔座黯凝波。脉脉双蛾。夜阑犹自艳轻罗。
香兽金炉凭次第,何处春多?明月梦中过。
此意无那。笑颜能得几回酡?
况是天寒人渐远,不醉如何?
在隔座的湖面上,波光黯淡无光。
那眉目含情的双蛾,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夜深时分,轻薄的罗衣依旧美艳动人。
香炉之中,香气依次升腾,哪里春色更浓?
明月下,我在梦中游走。
这种情意却难以言表。
笑语欢颜能有几次醉倒的机会?
更何况天寒地冻,人愈加疏远,不醉又如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袁克文(约1663-约1730),清代诗人,字子宣,号篱圃,江南人士。其诗风典雅,善于描摹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涉及山水、咏怀等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日,作者与友人霭兰一同在明湖饮酒,借景抒情,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远方人的思念。诗中渗透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本诗以“浪淘沙”为题,开篇便以“隔座黯凝波”引入,描绘了春夜的湖面,波光暗淡,情景交融。通过“脉脉双蛾”传递出一种含情脉脉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内心深处的思念。夜阑时分,轻罗衣衬托出女子的婀娜多姿,既美丽又带着几分淡淡的哀愁,使人感受到春夜的温柔与惆怅。
“香兽金炉凭次第,何处春多?”一句,巧妙地将香炉与春色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渴望与追寻。接下来的“明月梦中过”,则是将思念的情感与梦境相结合,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这种情感的流露,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最后两句“况是天寒人渐远,不醉如何?”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点明了作者在寒冷的环境中对人情的思索与对饮酒的无奈。整首诗在描绘春夜美景的同时,蕴含着对友人和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细腻而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夜的景色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友情的怀念,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脉脉双蛾”意指什么?
A. 目光温柔
B. 眉目含情
C. 夜晚的清凉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香兽金炉”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友情的珍贵
C. 孤独的思念
D. 爱情的甜蜜
“况是天寒人渐远,不醉如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光的珍惜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孤独的无奈
D. 对生活的无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袁克文的《浪淘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李清照的诗更强调女性的柔情与无奈,而袁克文的作品则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交织,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思索。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和研究《浪淘沙 偕霭兰饮明湖春》这一诗作的文化背景及其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