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浪淘沙 偕霭兰饮明湖春》

时间: 2025-07-12 22:41:46

诗句

隔座黯凝波。

脉脉双蛾。

夜阑犹自艳轻罗。

香兽金炉凭次第,何处春多?

明月梦中过。

此意无那。

笑颜能得几回酡?

况是天寒人渐远,不醉如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2:41:46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偕霭兰饮明湖春》

隔座黯凝波。脉脉双蛾。夜阑犹自艳轻罗。
香兽金炉凭次第,何处春多?明月梦中过。
此意无那。笑颜能得几回酡?
况是天寒人渐远,不醉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隔座的湖面上,波光黯淡无光。
那眉目含情的双蛾,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夜深时分,轻薄的罗衣依旧美艳动人。
香炉之中,香气依次升腾,哪里春色更浓?
明月下,我在梦中游走。
这种情意却难以言表。
笑语欢颜能有几次醉倒的机会?
更何况天寒地冻,人愈加疏远,不醉又如何?


注释

字词注释:

  • 隔座:意指相隔的座位,形容两人之间的距离。
  • 脉脉:形容目光柔和,含情脉脉。
  • 夜阑:夜深时分。
  • 轻罗:轻薄的罗衣,形容女子的衣着。
  • 香兽:一种香炉,可能是以兽形为造型的香炉。
  • 何处春多:哪里春色最浓,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 明月:象征思念和梦境,往往与情感联系。
  • 此意无那:此情此意难以表达。

典故解析:

  • 香炉: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芳香和美好情感。
  • 明月:常在古诗中用以寄托思念,代表着孤独和对远方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克文(约1663-约1730),清代诗人,字子宣,号篱圃,江南人士。其诗风典雅,善于描摹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涉及山水、咏怀等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春日,作者与友人霭兰一同在明湖饮酒,借景抒情,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远方人的思念。诗中渗透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以“浪淘沙”为题,开篇便以“隔座黯凝波”引入,描绘了春夜的湖面,波光暗淡,情景交融。通过“脉脉双蛾”传递出一种含情脉脉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内心深处的思念。夜阑时分,轻罗衣衬托出女子的婀娜多姿,既美丽又带着几分淡淡的哀愁,使人感受到春夜的温柔与惆怅。

“香兽金炉凭次第,何处春多?”一句,巧妙地将香炉与春色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渴望与追寻。接下来的“明月梦中过”,则是将思念的情感与梦境相结合,表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这种情感的流露,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最后两句“况是天寒人渐远,不醉如何?”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点明了作者在寒冷的环境中对人情的思索与对饮酒的无奈。整首诗在描绘春夜美景的同时,蕴含着对友人和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细腻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隔座黯凝波:在隔座的湖面上,波光暗淡,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2. 脉脉双蛾:目光温柔的双眉,传达出柔情和思念。
  3. 夜阑犹自艳轻罗:夜深时分,她的轻薄衣衫依然显得美丽动人。
  4. 香兽金炉凭次第:香炉中香气依次升腾,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5. 何处春多?:在问哪里春色最浓,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
  6. 明月梦中过:在梦中游走,暗示思念与孤独。
  7. 此意无那:这种情感难以用言语表达。
  8. 笑颜能得几回酡?:笑容带来的醉意,反问能有几次。
  9. 况是天寒人渐远,不醉如何?:在寒冷的季节,人们渐行渐远,不醉又能如何?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炉比作春色,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
  • 拟人:通过“脉脉双蛾”描绘情感,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中运用对仗手法,使韵律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夜的景色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友情的怀念,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情感。
  • 双蛾:象征着含情脉脉的目光,传递相思。
  • 轻罗:象征着青春的美丽与脆弱。
  • 香兽金炉:象征着美好的情感与生活的享受。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脉脉双蛾”意指什么?
    A. 目光温柔
    B. 眉目含情
    C. 夜晚的清凉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香兽金炉”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友情的珍贵
    C. 孤独的思念
    D. 爱情的甜蜜

  3. “况是天寒人渐远,不醉如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光的珍惜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孤独的无奈
    D. 对生活的无望

答案:

  1. D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袁克文的《浪淘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感伤。李清照的诗更强调女性的柔情与无奈,而袁克文的作品则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交织,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矛盾与思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袁克文诗集》

以上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和研究《浪淘沙 偕霭兰饮明湖春》这一诗作的文化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相关查询

对棋 观水墨障子 题南鉴公山房 送舍弟之山南 圭峰溪居寄怀韦曲曹秀才 锦城秋寄怀弘播上人 送人归觐河中 送卢少府之任巩洛 题玉芝赵尊师院 上昭国水部从叔郎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攘开头的成语 捷报 食肉之禄 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刍荛之言 马上功成 怙终不悔 飞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佛书 神州华胄 爻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否终复泰 支字旁的字 通草花 包含歧的词语有哪些 光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