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杪登朝汉台》

时间: 2025-05-04 15:32:11

诗句

尉佗城外树含烟,朝汉台荒雉堞连。

寂寂了无兴王气,累累空有化人眠。

霸图自昔疑开粤,帝业如今已在燕。

愁杀鹧鸪啼落日,不知兴废递推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32:11

原文展示:

尉佗城外树含烟,
朝汉台荒雉堞连。
寂寂了无兴王气,
累累空有化人眠。
霸图自昔疑开粤,
帝业如今已在燕。
愁杀鹧鸪啼落日,
不知兴废递推迁。

白话文翻译:

在尉佗城外,树木笼罩在烟雾之中,
荒凉的朝汉台上,残破的雉堞相连。
寂静无声,已无兴旺的王气,
空有许多化为尘埃的人的安眠。
昔日的霸业似乎在粤地开创,
如今的帝业却已在燕地。
令人愁苦的是鹧鸪在落日下哀鸣,
不知道兴盛和衰败是怎样交替推移的。

注释:

  • 尉佗城:古城名,位于今陕西省。
  • 朝汉台:指朝汉台遗址,历史上为汉代重要的政治、军事重地。
  • 雉堞:古代城墙,雉堞是防御工事的一种。
  • 兴王气:兴旺的王室气象。
  • 霸图:指历史上大权的图谋与计划。
  • 粤、燕:分别为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名,象征着不同的历史命运。

典故解析:

  • 尉佗城:历史悠久的城池,代表着古代的兴衰变迁。
  • 朝汉:指汉朝,历史上强盛的朝代,象征着繁荣的政治。
  • 鹧鸪啼:鹧鸪叫声哀怨,象征着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冕,明代诗人,字季子,号穀臣,晚号云庵。林冕在文学上以诗词见长,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反思与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秋杪登朝汉台》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更替之际,诗人通过对古迹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慨,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开篇描写尉佗城外的景象,树木在烟雾笼罩下显得格外朦胧,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暗示着过往的辉煌已不复存在。接着,诗人提到朝汉台的荒废,进一步强化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失落感。

中间几句提到“霸图”和“帝业”,则揭示了历史的沉浮与权力的更替。诗人用粤与燕两个地名的对比,表现了南北朝代更迭的历史变迁,深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最后以鹧鸪的哀鸣结束,带有强烈的忧伤与无奈,增强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从修辞手法上看,诗中使用了许多对仗和意象,如“树含烟”和“雉堞连”,形成了良好的音韵美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整首诗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尉佗城外树含烟:描绘了尉佗城外的自然景象,树木在烟雾中隐约可见,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2. 朝汉台荒雉堞连:提到朝汉台的荒废与破败,景象与历史的对比凸显了时间的流逝与衰败。
  3. 寂寂了无兴王气:表达了对王室兴旺气象的怀念,现状的冷清与过去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
  4. 累累空有化人眠:人们的安眠化为尘土,象征着历史的消逝与无情。
  5. 霸图自昔疑开粤:提及过去的霸业,暗示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斗争。
  6. 帝业如今已在燕:强调现今的权力中心已转移到燕地,反映历史的更替。
  7. 愁杀鹧鸪啼落日:鹧鸪的哀鸣与落日的景象交融,带有浓重的悲伤情感。
  8. 不知兴废递推迁: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历史循环与兴衰无常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的结合,暗示人类命运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节奏感与美感。
  • 意象:树、烟、台、雉堞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历史更替的深切感慨,表达了对曾经繁荣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具有浓厚的历史反思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历史的延续。
  • :暗示迷雾与不确定性,代表了对过去的模糊记忆。
  • :历史遗迹,象征过去的辉煌。
  • 鹧鸪:哀鸣的鸟,象征对逝去繁华的哀悼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朝汉台”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2. “愁杀鹧鸪啼落日”中的“落日”象征着什么? A. 新的开始
    B. 结束与衰退
    C. 战争
    D. 自然美

  3. “累累空有化人眠”中的“化人眠”意指什么? A. 人的死亡
    B. 人的繁荣
    C. 人的安眠与遗忘
    D. 人的奋斗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情感上有共鸣,但风格上更为悲壮。
  • 李白《庐山谣》: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哲理思考,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林冕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汉诗鉴赏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通源驿别颜茂才 马奴周晬思之因成 北苑十咏·御井 春野亭待月有怀 和宋次道宴日不赴有怀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其七 漳南十咏·南溪 泉州安静堂 姑胥行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士字旁的字 作秀 首字旁的字 凿空 杀身成名 言语妙天下 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生手生脚 两相情原 疾恶如雠 无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了结尾的成语 包含娶的词语有哪些 沕潏 骄舒 寐觉 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