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7:01
蝶恋花 其二
作者: 张令仪 〔清代〕
别离已惯何曾悔。短蹇冲泥,那更貂裘敝。
自是饥驱宁得已。凄风苦雨偏相戏。
晴光何日方开霁。默坐支颐,压煞重云腻。
怪底小鬟能相忆。扫晴娘向檐前系。
别离已习惯,何曾后悔过?即使是短小的鞋子在泥泞中奔跑,难道还能比得上那裘皮大衣的华丽吗?
自古以来,饥饿驱使着我又能如何?这凄风苦雨偏偏在我身边捉弄。
晴天何时才会来到?我默默地支着下巴,压抑着心中的烦闷。
奇怪的是,那个小丫鬟竟然能记得我。扫晴的姑娘在屋檐前系着绳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令仪,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词作著称,风格多为细腻柔美。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离别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首《蝶恋花》作于张令仪身处世事变迁、情感纠葛之时,反映了他对离别与思念的感慨,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蝶恋花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诗人在离别后的孤独与惆怅。开篇以“别离已惯何曾悔”直接表达了对离别的习以为常,暗示了内心的无奈与沉重。接下来通过“短蹇冲泥”和“貂裘敝”的对比,突显了现实生活中的艰辛与奢华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思考。
“凄风苦雨偏相戏”则加深了诗歌的悲情色彩,描绘了外界环境对内心感受的影响,表现出诗人对命运的不满与挣扎。接着“晴光何日方开霁”流露出对希望的渴望,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最后两句转而提到小丫鬟的记忆,既是温情的流露,也是对过去的眷恋,形成了情感上的层次感。
整首诗在表达离别、苦闷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美好回忆的珍视,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心灵的孤独,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回忆的珍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挣扎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貂裘”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贫穷 C. 忧伤
诗人在“默坐支颐”时表现出什么心情?
A. 快乐 B. 沉思 C. 激动
“凄风苦雨”这一意象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生活的艰辛 C. 生活的单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蝶恋花 其二》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