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9:3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9:38:43
《木兰花慢 王彦立所居南斋,榜真隐,庭中新》 作者:白朴 〔元代〕
渺高情公子,得真隐信悠哉。
占上下壶天,中间隙地,凿破莓苔。
移将鉴湖寒影,放微风滟滟翠奁开。
便有一番荷芰,都无半点尘埃。
夜深明月晃闲阶。
不负小亭台。
尽罗袖盛香,碧筒吸露,一洗胸怀。
红莲故家幕府,看新诗题咏满南斋。
好听萧萧风雨,老夫从此须来。
这位高贵的公子,得到了真隐的信任,悠然自得。
在这片天地之间,我仿佛凿破了茂密的莓苔。
把鉴湖的寒影移到这里,轻风徐来,翠色的帷帐缓缓打开。
于是这里便有一片荷花,却没有一点尘埃。
夜深时,明月摇晃着空闲的台阶。
我不辜负这小亭台。
尽情地把袖子展开盛香,用碧筒吸取露水,洗净我的心怀。
红莲的故家已经在幕府,看到新诗题咏满南斋。
听那萧萧的风雨声,老夫从今往后定要常来。
作者介绍: 白朴,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诗人,生活在元代的文化背景下,他的诗词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白朴居住的南斋,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描绘了一个清幽雅致的环境,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这首《木兰花慢》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向往。开篇即以“渺高情公子”引入,既有对高贵身份的自谦,也表达了对真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描绘的环境极为优雅,湖水、微风、荷花构成了一幅清幽的图景,给人以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鉴湖寒影”和“碧筒吸露”,表现了内心的清净与澄澈,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和对外物尘埃的超脱。最后,诗人感叹“老夫从此须来”,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珍视和期待,展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其内心的丰盈与满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诗人追求宁静、超脱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称自己为何种身份?
A. 渺小的公子
B. 高贵的王子
C. 隐士
D. 老人
诗中提到的“鉴湖”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清澈的水面
C. 远方的山
D. 乡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山中问答》和《木兰花慢》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白朴则更多地表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两者在意境上虽有差异,但都传达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