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饮延平萧氏庄》

时间: 2025-05-07 18:14:55

诗句

省郎园林秋色深,今日何日此登临。

回溪鱼雁各自适,细路藤竹纷交侵。

可怜风草四方动,不废瓶罂终日斟。

满插茱萸应佳节,时危岁华容易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4:55

原文展示:

九日饮延平萧氏庄
省郎园林秋色深,
今日何日此登临。
回溪鱼雁各自适,
细路藤竹纷交侵。
可怜风草四方动,
不废瓶罂终日斟。
满插茱萸应佳节,
时危岁华容易阴。


白话文翻译:

在深秋的省郎园林中,色彩愈发浓烈,今天又是哪一天,我来到这里登高远眺。回溪中的鱼和雁各自悠然自得,细小的小路上藤蔓和竹子纷纷交错侵占。可怜的是,四方的风草都在摇动,酒瓶也没有停止斟酒。今天插满了茱萸,正值佳节时分,但如今的时局动荡,岁月易逝,令人感到忧虑。


注释:

  • 省郎:指的是一个地方名,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游览之地。
  • 登临:登高远眺,指在高处俯瞰景色。
  • 回溪:指曲折的溪流,形容自然环境的优美。
  • 茱萸:一种植物,传统上在重阳节插茱萸以避邪、祈福。
  • 时危岁华:指时局动荡,岁月流逝,表达对未来的忧虑。

典故解析:

  • 九日重阳: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传统上人们会登高远望、饮酒赏菊,寓意长寿和健康。
  • “可怜风草四方动”:反映了社会动荡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善夫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以饮酒为主题,结合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省郎园林”的秋色,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宁静之美。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将视线转向溪水、鱼雁,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细路上的藤竹相互交错,显示出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然而,诗人并没有止步于对美景的赞美,而是通过“可怜风草四方动”一句,将诗的情感引向了对时局的反思。重阳节的欢愉与现实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一种惆怅与无奈。最后几句提到插茱萸的习俗,虽是节日的象征,但同时也暗含了对未来的担忧:在动荡的岁月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在清丽的自然描绘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现实的敏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省郎园林秋色深”:描绘了秋季的园林景色,色彩浓烈。
    • “今日何日此登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回溪鱼雁各自适”:自然界的生物各自安适,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景象。
    • “细路藤竹纷交侵”:描绘了小路被自然覆盖的情景,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可怜风草四方动”:引入了对时局动荡的感叹。
    • “不废瓶罂终日斟”:即使外界动荡,酒仍然不会停止流淌,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满插茱萸应佳节”:重阳节的习俗,寄托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
    • “时危岁华容易阴”:点明了社会的不安,岁月的流逝让人感到忧虑。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鱼雁各自适,细路藤竹纷交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以自然的美为引子,反映出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社会动荡的思考,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节日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秋色: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鱼雁:代表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藤竹:象征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 茱萸:代表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春节
    C. 重阳节
    D. 端午节

  3. “可怜风草四方动”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的美
    B. 社会的动荡
    C. 个人的生活
    D. 传统习俗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郑善夫的《九日饮延平萧氏庄》和陶渊明的《饮酒》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但郑善夫更加强调了对时局的忧虑,而陶渊明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淡泊之情。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主题思想的相似性使得它们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互为映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竹枝歌(六首) 竹枝歌上姚毅夫 其五 竹枝词 竹枝歌 其九 竹枝 其十 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 竹枝词 竹枝词十八首 其二 竹枝词十八首 其一 竹枝词 其一 竹枝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通今达古 齿字旁的字 舒和 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刚巧 而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包含置的成语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五脊六兽 出水 连二并三 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接物 荦荦大端 舂谷 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