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少年游 三月二十六日,检历,知春尽》

时间: 2025-05-02 20:13:59

诗句

人间何处更寻春。

检历独伤神。

八九年前,今朝游赏,欲续已无因。

只余斜照明如昔,来伴倚栏身。

满地残英,也须珍重,粉态片时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13:59

原文展示:

人间何处更寻春。检历独伤神。
八九年前,今朝游赏,欲续已无因。
只余斜照明如昔,来伴倚栏身。
满地残英,也须珍重,粉态片时新。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人间,还有哪里能够再找到春天呢?翻阅历书,独自感到伤感。
八九年前的时光,今天的游赏,想要继续却已无缘。
只有那斜阳依旧明亮,伴我倚栏而立。
满地的残花,也要好好珍惜,粉色的花瓣在此时仍显新鲜。

注释:

  • 人间何处:问句,表示对春天的渴望与寻找。
  • 检历:翻阅历书,指查看时间的记录。
  • 八九年前:指的是回忆往昔的青春岁月。
  • 欲续已无因:想要继续往日的欢愉,却已没有机会。
  • 斜照:指夕阳的光照,象征时间的流逝。
  • 残英:指凋谢的花朵。
  • 粉态:指花瓣的颜色,象征春天的美好。

典故解析:

  • 春尽:春天的结束,常与生命的轮回和时光的流逝有关。
  • 游赏:古代文人雅士春游赏花的活动,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侃(1885-1935),字子华,号德修,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相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末,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结束,伴随着对往昔的怀念,心中涌起一阵伤感,反映了他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少年游》不仅是对春天的追寻,更是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检历”这一动作,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意识,抒发了他对往昔的怀念。八九年前的春游,给了他无限的快乐,而如今再想重温那种幸福,已然无缘。诗人用“斜照”来描绘夕阳的余晖,这种光景不仅是春日的美丽,更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奈。

“满地残英”则是对春天最后时光的珍视,尽管花瓣已凋零,但它们的美丽依然值得珍惜。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珍惜,展现了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的共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何处更寻春:诗人以疑问句开篇,表达对春天的渴望,暗示春天的流逝。
  • 检历独伤神:翻阅历书让诗人感到孤独与忧伤,反映出他对过去的向往。
  • 八九年前,今朝游赏,欲续已无因:回忆往昔的欢愉,但如今已不再,传达出一种无奈感。
  • 只余斜照明如昔,来伴倚栏身:斜阳依旧照耀,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陪伴。
  • 满地残英,也须珍重,粉态片时新:尽管花已残败,但仍值得珍惜,表达对生活美好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青春,强调时间的流逝。
  • 拟人:斜照似乎有情感,能伴随诗人,增添了感伤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追忆与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乐观的心态。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希望与生命,代表了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 斜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残英:代表着过往美好的痕迹,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检历”指的是什么?

    • A. 翻阅历书
    • B. 读书
    • C. 旅行
    • D. 写诗
  2. 诗人对往昔的感受是:

    • A. 开心
    • B. 无奈
    • C. 忧伤
    •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黄侃更侧重于对春天的追忆,而李清照则更多地抒发女性的柔情与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三百首》

相关查询

念奴娇 寿洪云岩 念奴娇 其一 冬至夜作 念奴娇 次宫悬韵 念奴娇 念奴娇 秣陵岁暮,得微昭杭州书,却寄。 念奴娇 破山寺六朝松用前韵 念奴娇 其二 次山谷韵,答李蒲汀冬日之作 念奴娇 念奴娇 江南俞五 念奴娇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惨败 示字旁的字 擒龙缚虎 牙字旁的字 百结尾的成语 包含棺的词语有哪些 族聚 青字旁的字 坐派 血债要用血来还 非同儿戏 秃宝盖的字 酌盈注虚 民约 釒字旁的字 中心如醉 一溃千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