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1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10:18
青丝茵褥是柔莎,白苎衣裳胜绮罗。千树桃花红一色,春光谁道不须多。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柔软的草地如同青丝绸缎,白色的麻衣比华丽的绮罗更胜一筹;成千上万的桃花盛开,红色的花海一片绚烂,春天的美好景致又何必多言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基(约公元1480年-约公元1550年),字振之,号东冈,明代诗人,生于江西,长于诗文,尤其擅长咏物抒怀,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桃花盛开的时节,诗人可能是在江西游览时,受到大自然的启发,创作此诗以表达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绚丽与生机。开篇两句“青丝茵褥是柔莎,白苎衣裳胜绮罗”将草地和衣物进行比较,表现了自然之美与人造之美的和谐统一。这里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描摹,更是对生命力的赞美。草地的柔软与麻衣的清新,传达出一种自然之美的纯粹而真实。
“千树桃花红一色”则是对春天的直接描绘,桃花的盛开象征着繁荣与希望,诗人通过对桃花的赞美,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最后一句“春光谁道不须多”则是对自然美的总结,强调了春天本身的丰富与美好,似乎不需要多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然的情怀,诗人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蓬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赞美。诗人将自然与人造之美进行对比,强调自然之美的纯粹,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位?
A. 唐代诗人
B. 明代诗人
C. 清代诗人
诗中提到的“千树桃花”象征着什么?
A. 哀伤
B. 希望与繁荣
C. 秋天的凋零
诗中“青丝茵褥”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一种饮料
B. 草地的柔软
C. 一种动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