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4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46:59
浪淘沙 偕鹤清姊游香山兰若
作者: 凌祉媛
苍翠耸层峦。苔磴跻攀。重来梵刹访香山。
三径白云秋色冷,岩桂香残。
幽壑水潺潺。六月犹寒。缤纷花雨散旃檀。
一杵晚钟斜日里,落叶声乾。
这首诗描绘了香山的苍翠景色和幽静氛围。青山高耸,苔藓覆盖的石阶让人攀登感到艰难。再次来到这座佛教寺庙,想要感受香山的宁静与美丽。三条小径在白云中延展,秋色让人感到寒冷,山岩上的桂花香气渐渐消散。幽深的山谷中,流水潺潺,尽管已是六月,依然感觉寒意袭来。缤纷的花瓣如雨般飘落,散发着檀香。一声晚钟在斜阳下敲响,落叶声响在耳畔回荡。
“香山”是指香山寺,古代名山之一,常被文人墨客所吟咏,代表了隐逸与禅意的生活。“六月犹寒”则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描写,这种对比常用于表达情感的凄清。
作者介绍:凌祉媛是清代的女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盛的时代。她的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游览香山时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佛教文化的向往。香山作为一个著名的游览胜地,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诗人通过自己的游览体验,抒发了内心的感受。
这首《浪淘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香山的自然景观,诗中呈现出一种恬淡、清幽的意境。开篇的“苍翠耸层峦”即设下了一个高耸入云的景象,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而“苔磴跻攀”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地面,强调了山路的艰辛与自然的原始状态,这种对比使得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一种矛盾的情绪:既渴望接近这美丽的自然,又感受到路途的艰难。接着,诗人通过“重来梵刹访香山”的描写,将个人的游历与佛教文化的沉静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寻求内心安宁的渴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幽壑水潺潺”继续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尽管已是夏季,却“犹寒”,这种冷意与“缤纷花雨散旃檀”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的“一杵晚钟斜日里,落叶声乾”则以钟声和落叶的意象结束,留给读者一种回味无穷的余韵,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香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香山”指的是哪种地方?
A. 山脉
B. 佛教寺庙
C. 乡村
D. 城市
“六月犹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夏季的炎热
B. 秋季的凉意
C. 对自然的敏感
D. 对节气的关注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拟人
D. B和C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