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4:29
昨夜书中得故纸,
今朝随意写新诗。
长绢箧底终无恙,
比入怀中便足奇。
黯淡谁能知汝恨,
沾涂亦自笑余疾。
书成付与炉中火,
了却人间是与非。
昨夜从书中得到了古老的纸张,
今天随意地写下了新诗。
长长的绢盒底下终究完好无损,
比起藏在怀中更显神奇。
黯淡的情感谁能知晓你的怨恨,
即使沾上墨水,我也自嘲自己的病痛。
诗作完成后交给炉中火,
了却人世间的是与非。
该诗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古书的怀念和对创作过程的探讨。诗中提到的“炉中火”暗示着对过往的烧毁与释怀。
王国维(1877-1927),字伯翔,号静安,晚号人间四月天,是近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戏曲评论家。他的诗词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思想,常表达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国维可能正在整理古书,体会到古代文学的积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
这首诗通过书中故纸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与个人创作的独特体验。首句“昨夜书中得故纸”,不仅是对书籍的敬意,更引发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反思。随后的“今朝随意写新诗”,则展现了诗人从古书中获得灵感,自由创作的心态。
“长绢箧底终无恙”表达了对于保存古籍的重要性,尽管岁月流逝,文化依旧存在。接下来的句子“比入怀中便足奇”则强调了古籍的珍贵与诗人对其的珍视。
“黯淡谁能知汝恨”,诗人感到内心的孤独与难以诉说的情感,进一步加强了情感的深度。而最后两句则是对人世间纷争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创作来超脱尘世的愿望。
整首诗在形式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王国维对古今文化的融合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比如“炉中火”象征着释怀与重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文化的敬仰、对个人创作的热爱及对人世纷争的超然态度。诗人通过书籍与创作的对比,探讨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诗中提到的“故纸”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古籍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的最后一句“了却人间是与非”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王国维的作品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对国家与人间苦难的描绘,而王国维则通过古书的意象展现个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