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3:07
帘压南棂,湘影织烟,屐到苔深处。添一盏灯,便不蟾光,墙外翠交斜树。渐洗轻云,也圆似桂丛三五。听否。和石井吟蛩,露声花语。移席还傍筠根,任街鼓鼕鼕,马蹄难去。葡萄细写,小串堆冰,平销葛衣残暑。酒渴宵分,翻梦绕晚汀疏雨。窗曙。更催泛茗枪顾渚。
在南窗的帘子压下,湘江的影子如烟雾般弥漫,木屐踏入苔藓深处。添上一盏灯,月光便不再显得苍白,墙外翠绿的树木斜交。轻云渐渐洗净,像桂树丛中的月亮一样圆。你听见了吗?和石井的蛩声吟唱,露水声与花语交融。席子移到竹根旁,任凭街上鼓声轰鸣,马蹄声难以离去。葡萄细细描绘,小串串冰凉,轻松消散了葛衣的残暑。夜深酒渴,梦绕在晚汀的细雨中。窗外天亮,催促着我品茗,望着顾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皞日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较少资料,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七月十五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在高稷园中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展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所处的环境与内心感受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夜晚。诗的开头用“帘压南棂”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着描绘了湘影与灯光交融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感受,将夜晚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来。
诗中“渐洗轻云,也圆似桂丛三五”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月光的明亮,也象征着团圆的美好情感。接下来的“和石井吟蛩,露声花语”,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最后,诗人以“窗曙。更催泛茗枪顾渚”作结,既表现了清晨的到来,也暗示了生活的继续与美好的期待。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深刻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景色与人情味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友人相聚的珍惜。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恬静与悠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影”指的是:
A. 湖水的影子
B. 湘江的影子
C. 星星的影子
“添一盏灯,便不蟾光”中“蟾光”指的是:
A. 明亮的光
B. 月光
C. 太阳光
诗中“渐洗轻云”意指:
A. 天空变得明亮
B. 云朵消散
C. 风轻云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写了夜晚的宁静与对故乡的思念,但与沈皞日的《燕山亭》不同,李白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而沈皞日则展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