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3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36:46
金陵城头秋月深,
城乌夜半啼高林。
闺中思妇桃红烛,
斜倚寒窗听不足。
低鬟无语湿罗衣,
起视明星河汉微。
在金陵城的高头上,秋月正深,
半夜时分,城里的乌鸦在高大的树林中啼叫。
闺房中的思妇点着桃红色的蜡烛,
斜倚着寒窗,心中思念却听不够。
她低着头无言以对,罗衣湿透了,
起来望向星星,银河微弱的光辉。
作者介绍:于慎行,明代诗人,字时中,号静斋,晚号松窗,生于明万历年间。于慎行的诗歌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作品中充满了感情与意象的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金陵,秋季的月色下,诗人描绘了一位思妇在孤独中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在家庭和情感上的无奈与苦楚。
《乌夜啼》通过描绘金陵秋夜的月色和一位思妇的孤独情感,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共鸣。诗的开头用“金陵城头秋月深”引入,月色的深邃与秋天的冷清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只乌鸦在夜半啼叫,乌鸦的声音与思妇的思念交融,形成了对比与呼应。
“闺中思妇桃红烛,斜倚寒窗听不足。”这一句生动刻画了思妇的神态和情感,桃红的烛光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但她的心中却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仿佛无论如何也听不够外界的声音。低鬟无语、湿罗衣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她的孤独与悲伤。
最后两句“起视明星河汉微”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渴望,望着微弱的星光和遥远的银河,思妇的思念仿佛被无尽的距离拉得更远。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秋夜的凄凉与思念的深刻,赋予了作品极强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与思妇的情感,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桃红烛”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城乌”指的是什么动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夜的孤独与思念,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于慎行的《乌夜啼》则通过思妇的角度展现了对爱人的思念,侧重于表达女性的情感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