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8:0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8:03:03
从桥安,乘船危,千金之子坐不垂。莫踬于山踬于垤,举步何必非崄巇。晓人言,真可听,君不骄,臣不佞。霸陵西驰骋六飞,谏草能教马首回。
从桥上出发,乘船行驶十分危险;即使是千金之子的坐姿也不敢放松。不要在山上跌倒,也不要在土堆上摔跤,走路时何必非得选择艰难的道路呢?听听清晨人们的言语,确实值得一听;君主不要骄傲,臣子也不要谄媚。霸陵的西边,马儿飞奔,谏言能够教导马首回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霸陵”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霸主之墓,表现对权力和统治的反思。诗中提到的“谏草”则是古代对君主劝谏的书信,强调了臣子的责任和重要性。
作者介绍: 程盛修,清代诗人,风格多样,作品常关注历史与现实,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君臣关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咏史乐府十二章·乘船戒》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乘船这一意象,反映出人生道路的艰险与选择的重要性。开头用“从桥安”引入,似乎在描绘一个旅途的开始,但随即转向了对乘船的危机感的强调。这一对比既体现了人生的起伏,也暗示了在前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千金之子坐不垂”,表明即使是出身高贵的人,在危险面前也不能放松警惕,体现出对社会地位的反思。后面提到的“莫踬于山踬于垤”,进一步强调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跌倒与挫折,提醒人们在选择道路时应谨慎。
“晓人言,真可听”的句子,传达了对他人智慧的重视,尤其是对君主来说,谏言是不可或缺的。结尾的“霸陵西驰骋六飞”,则是对权力与责任的深思,诗人通过历史的视角,提醒君主在权力之上应有谦卑之心,臣子则应有诚恳的谏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警示,具有很强的启示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选择的警示,强调谦逊与智慧的重要性,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深刻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金之子”指的是哪个阶层的人?
“晓人言,真可听”体现了诗人对何种智慧的重视?
诗中提到的“霸陵”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程盛修的《乘船戒》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在历史背景中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但程盛修更侧重于个人的选择与谏言,而杜甫则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