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望江南 和某君秋吟八章 秋虫》

时间: 2025-07-28 20:40:29

诗句

霜露重,露重湿秋魂。

断续声寒从夜悄,浮沉梦碎对灯昏。

愁在短墙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40:29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和某君秋吟八章 秋虫
霜露重,露重湿秋魂。
断续声寒从夜悄,
浮沉梦碎对灯昏。
愁在短墙根。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霜露变得沉重,露水湿润了秋天的灵魂。
夜深人静时,虫鸣声断断续续传来,
在昏黄的灯光下,梦中的美好已然破碎。
愁绪如同短墙根下的杂草,难以根除。

注释:

  • 霜露重:指秋天的霜和露水都很厚重,象征着严寒的来临。
  • 湿秋魂:秋天的灵魂被露水滋润,体现了一种情感的寄托。
  • 断续声寒:虫鸣声时断时续,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浮沉梦碎:形容梦境的破碎和不真实,暗示了内心的失落。
  • 愁在短墙根:愁绪如同墙根的杂草,隐蔽而又难以摆脱。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霜露重”与“秋虫”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秋天的萧瑟气氛,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三苏,近代著名诗人,生于清末,活动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多受五四运动影响,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秋天,时值晚秋,正是虫鸣渐少,季节交替之际。诗人在此时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内心的忧愁也随之而来。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霜露、虫鸣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互动。开头的“霜露重”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接着,诗人通过“断续声寒”和“浮沉梦碎”的表达,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情感。梦的破碎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得整个情绪更加沉重。最后一句“愁在短墙根”以形象的比喻结束诗篇,既有深意,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隐秘的哀愁。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抒发上都十分细腻,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露重,露重湿秋魂。”:描绘秋天的清晨,霜露交加,湿润了大地,也湿润了人的心灵。
    • “断续声寒从夜悄,”:虫鸣声在夜晚显得凄凉,打破了夜的宁静。
    • “浮沉梦碎对灯昏。”:梦境的破碎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悲凉。
    • “愁在短墙根。”:隐喻着难以言说的忧愁,似乎藏在墙根下,难以去除。
  • 修辞手法

    • 比喻:“愁在短墙根”用生动的比喻表现内心的愁苦。
    • 拟人:虫鸣声被赋予了生动的情感,使得自然更具人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内心的孤寂,反映了人的思索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寒冷与孤独,带有失落的意味。
  • :代表着清新与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暗示了脆弱与易逝。
  • 秋虫:虫鸣传递出寂寞的情绪,增添了诗的悲凉气氛。
  • 灯昏:昏暗的灯光象征着迷茫与失落,映射了内心的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景象
    • B. 秋天的孤寂
    • C. 夏天的欢愉
  2. “愁在短墙根”中“短墙根”主要象征什么?

    • A. 自然景物
    • B. 隐藏的忧愁
    •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夜晚的孤独与思考。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时光流逝和国家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梁三苏与李白在秋天题材上的不同表达:
    • 梁三苏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而李白则常在秋景中融入壮阔的历史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西江月·送朱泮英 点绛唇 菩萨蛮·暄风迟日春光闹 踏莎行·柳絮风轻 如梦令 送董元达 采桑子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千秋岁·咏夏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辘轳格 气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负重吞污 危结尾的成语 扯络 悭钱 极重难返 茹柔刚吐 唯阿之间 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泣荆之情 采字头的字 贤室 金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内疏外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