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5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57:47
自悔种芭蕉,故故当窗户。
叶叶凄凄策策声,夜夜添愁绪。
隔院有梧桐,落叶纷难数。
自是离人易得愁,那处无风雨。
我后悔种下芭蕉树,偏偏就在窗前。
那一片片凄凉的叶子,沙沙作响,夜夜增添我的愁绪。
隔院有棵梧桐树,落叶纷纷,数也数不清。
离别的人本容易生愁,哪里有不受风雨的地方呢?
“芭蕉”常与离别、思念相联,古人认为芭蕉的叶子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如同诉说着离愁别恨。而“梧桐”则是古代文人寄托情感的树木,常被用来象征佳人的归来。诗中提到的“风雨”则暗喻生活中的磨难和困扰。
钱斐仲,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此诗写于诗人经历离别或思念之际,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散情感的普遍关注。
《卜算子》通过芭蕉与梧桐的意象,勾勒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诗人用自然界的声音传达了内心的愁苦。开篇的“自悔种芭蕉”表达了对自己选择的不满,芭蕉的声音在夜晚更显得凄凉,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深重的孤独感。隔院的梧桐树,落叶纷飞,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无情。最后一句的“那处无风雨”则是对普遍人生命运的感慨,暗含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接受。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人对离别之痛有了更深的理解。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离人的思念和生活困扰的感慨,具有深刻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植物有哪些?
诗中“夜夜添愁绪”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对“种芭蕉”的感受是?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钱斐仲的《卜算子》更注重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但风格各异,前者更为清新流畅,后者则更显沉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