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6:07
《满江红 八月十六日感事》
作者: 姚华 〔清代〕
月墨星沉,英雄恨太行千叠。
都付与晓鸡声里,为鸣悲咽。
篝火几曾真王楚,扁舟何事忘逃越。
问大江风雨许多潮,随烟灭。
城下钓,清波冽。
东门犬,惊尘歇。
叹功名浑浚,剑花飞血。
开国谁翻前史例,到头悔负封侯骨。
望中原黯淡几龙蛇,堪愁绝。
月色如墨,星光暗淡,英雄们对太行山的千重叠恨意依然在心头。
这一切都化作清晨鸡鸣中的悲鸣。
篝火下的王楚何曾真实,扁舟为何又忘记了逃避越国的事情。
我问那滔滔大江,经过多少风雨潮涌,最终都随烟消失。
在城下垂钓,清波凛冽。
东门的犬吠,惊起了尘埃的停歇。
叹息功名如同浑浊的水流,剑花飞溅如血。
开国之事,谁能翻阅前史的例子,最终却悔恨辜负了封侯的骨头。
望向中原,几条龙蛇黯然失色,令人心中愁苦无比。
作者介绍: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著称,擅长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八月,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感慨,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与失落。
《满江红 八月十六日感事》是一首充满历史沉思与个人情感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月色、星星的描写,引入了对历史的反思与英雄情怀的探讨。开头的“月墨星沉”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英雄恨太行千叠”则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切感慨。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篝火、扁舟等意象,展现了历史的虚幻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望中原黯淡几龙蛇,堪愁绝”作为结尾,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与对历史的无奈。诗中不仅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使得整首诗在历史与个人情感之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与失落,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传达出对英雄的怀念与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月墨星沉”主要用来描绘什么?
“问大江风雨许多潮”中的“大江”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东门犬,惊尘歇”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