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1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4:10
九日黔国后园二首 其二
何景明
天空远水明秋岸,
梧叶萧森枫树残。
黄菊数从行处见,
紫萸独向醉中看。
浮云楼观滇城暮,
落日山川道寒。
忽忆登高去年客,
慈恩湖阁共凭阑。
在这明亮的秋天,远处的天空和水面交相辉映,梧桐树的叶子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枫树已经开始凋零。走在路上,偶尔能见到几朵黄菊,而紫萸却独自一人,醉眼看着周围的美景。浮云在滇城的高楼上飘荡,黄昏时分,落日映照着山川,带来一丝寒意。忽然想起去年登高时的客人,我们曾在慈恩湖阁一起倚靠着栏杆,畅谈风景。
作者介绍:何景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生平多游历于江南地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正值秋天,作者在后园中游览,心中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以表思乡情和对友人的怀念。
这首诗充满了秋日的气息,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开头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氛围,天空与水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黄菊和紫萸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与思索,黄菊的生命力和紫萸的孤独感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生动。
在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浮云和落日的意象,渲染了黄昏的氛围,带给人一种深沉的寒意,体现了秋天的萧瑟与无情。最后两句则引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回忆起与朋友一起登高的时光,增添了感伤的气息,反映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整首诗不仅有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思念与感伤,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无情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菊”象征什么?
“浮云楼观滇城暮”中“浮云”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诗中提到的“慈恩湖阁”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