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5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53:06
水龙吟
沈宜修 〔明代〕
砧声敲动千门,渡头斜日疏烟逗。
莲歌又罢,萸房将采,愁凝翠岫。
巫峡波平,蘅皋木脱,粉云凉透。
叹无端心绪,台城柳色,难禁许多消瘦。
古道长安漫说,小庭闲尽应怜否。
红绡雨细,碧栏天杳,三更银漏。
塞雁无书,清灯空蕊,但馀绿酒。
想当年白傅青衫,还倩泪留双袖。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砧声响起,似乎在敲动着千家万户的心情。渡口的夕阳透过稀疏的烟雾,显得格外迷人。唱完莲歌,正准备去采摘香萸,心中却愁苦凝聚,如翠色的山岚。巫峡的水波平静,蘅皋的树木枝叶脱落,清凉的粉云透着一丝秋意。无端的心绪让我叹息,台城的柳色让我感到难以抵挡的消瘦。长安的古道上漫无目的地说着话,小庭院里闲暇的时光又该如何去怜惜呢?细雨如丝,红绡轻舞,碧栏的天空显得很遥远,三更时分的银漏滴答作响。边塞的雁儿没有音信,清冷的灯下空余灯蕊,只剩下几杯绿酒。回想当年白衣飘飘的傅青,泪水还留在双袖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明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丽,情感细腻。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沈宜修在某个秋日傍晚写成,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水龙吟》以秋天的意境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思乡情和对人生的哲思。词的开头用“砧声敲动千门”引入,迅速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愁的氛围,象征着家庭生活的忙碌。接着,通过“渡头斜日疏烟逗”描绘出傍晚的景致,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觉。接下来的“莲歌又罢,萸房将采”则表现了生活的琐碎与美好交织,虽然有愁绪,但依旧有生活的希望。
“叹无端心绪,台城柳色,难禁许多消瘦”中,作者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特别是“消瘦”二字,令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词的后半部分则引入了对往昔的追忆,尤其是“想当年白傅青衫”的句子,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的伤感。整首词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的观察,又有对人事的感慨,展现了沈宜修高超的词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时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往昔的怀念,情感基调既有淡淡的忧伤,也有对生活的认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砧声”象征什么?
A. 家庭生活
B. 战争
C. 自然景色
答案:A
“台城柳色”中“柳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美好
B. 孤独
C. 欢乐
答案:B
“想当年白傅青衫”中的“白傅”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沈宜修的《水龙吟》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但沈宜修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中的细腻与柔弱。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