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5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52:01
鸟鸣村陌静,春涨野桥低。
已爱新秧好,旋看覆垄齐。
淤时争早作,课罢岂安栖。
沾体兼涂足,忙忙日又西。
村庄里鸟鸣声在静静地回荡,春水上涨使得野外的小桥沉低。
我已经喜爱这新秧长得好,转眼又看到田垄上齐整的禾苗。
泥土沉淤的时候,大家争先恐后地开始耕作,
课业结束后哪还能安心栖息?浑身沾满了泥土,忙忙碌碌又到了西天。
此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田园生活,反映了农民的辛劳和对丰收的期盼,体现了“耕读”文化的传统。
胤禛,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四子,后来的雍正皇帝。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国家治理、文化发展,提倡文人参与政治。他的诗歌风格质朴,关注民生,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耕图二十三首》是胤禛在农耕季节所作,旨在描绘农民的生活和耕作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淤荫》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农村景象,首先以“鸟鸣村陌静”开头,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鸟鸣声让人感到生机勃勃。接着,诗人用“春涨野桥低”描绘了春水的上涨,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农田的生机。诗中又提到新秧的生长,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的热爱与对丰收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句,“淤时争早作,课罢岂安栖”展示了农民在耕作时的忙碌与无奈。尽管劳作辛苦,但他们却无暇顾及休息,反映出农民对生计的压力和对土地的依赖。最后一句“忙忙日又西”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出一种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展现了农民在春天的忙碌与希望,流露出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对乡土的深厚感情。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及对丰收的期待,同时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珍视。
诗中描写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诗人对新秧的态度是:
最后一句“忙忙日又西”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胤禛的《淤荫》更为生活化,注重对农民生活的刻画,而杜甫则更多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