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3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37:19
咄咄孙郎,曾几日称雄江左。宁自料一朝蹉跌,容身无所。收烬已贻三败辱,乞援又卷重来土。五万人偷疲到栖霞,乘朝雾。大河口,耀烽火。小河口,震鼙鼓。奈人心厌乱,天心悔祸。隔阵李陵先战殁,冲锋段业几俘虏。支身归羞对旧同袍,难为伍。
大声叱责孙郎,曾几天称霸于江左,难道自己料想不到有一天会跌落,找不到容身之处?三次败仗给我带来了羞辱,乞求援助又卷土重来。五万人偷偷地疲惫地抵达栖霞,趁着晨雾。大河口,烽火辉煌;小河口,战鼓震天。可惜人心厌乱,天意悔恨祸事。隔着阵线,李陵早已战死,段业也被俘几人。回身羞愧地面对旧日的同袍,难以再同为一伍。
作者介绍:沈昌眉,近代诗人,其诗风豪放,常以历史事件为题材,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丁卯年,正值战乱之际,诗人以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关注与对旧日英雄的思考。
《满江红·丁卯夏》是一首充满悲愤和忧虑的诗,沈昌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战乱的深切感受。诗中开篇即以“咄咄”声势汹汹,表达了对孙郎的指责,既是对其失误的痛心,也透出一种无奈的愤怒。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回忆起过往的辉煌与如今的惨淡,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诗中“乞援又卷重来土”传达了对失败的无奈和对重整旗鼓的渴望,但现实的“人心厌乱”与“天心悔祸”又揭示出潜藏的危机和无可奈何的命运。诗人在“支身归羞”中,表达了对旧同袍的愧疚与失落,情感真实而深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人心与命运的深刻思索,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对战乱的悲愤,以及对英雄失落的同情,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孙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奈人心厌乱,天心悔祸”中的“天心”主要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