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4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49:26
采桑子 其二 赠谢朴先
作者:龚鼎孳
欢场谁记多情句,四海知音。
红泪难禁。病后人怜风露深。
绣裙团扇当年事,的的酸心。
别恨侵寻。耐得雕栏玉楼沉。
欢场里,谁还记得那些多情的话语?
全世界都知道我的心情。
泪水难以自禁。生病之后,才让人更加怜惜那深邃的风露。
绣裙和团扇是往事的象征,真是令人心酸。
离别的痛苦不断侵袭,如何能忍受雕栏玉楼的沉寂?
作者介绍:
龚鼎孳(公元1570年—公元1640年),字季常,号稼轩,明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采桑子 其二》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此词表达对友情、爱情的怀念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采桑子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作,诗人在欢场中回忆往昔,感慨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开头以“欢场谁记多情句”引入,展现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似乎在问谁还记得那些曾经的甜蜜与温暖。接下来的“红泪难禁”则进一步揭示了内心的苦痛与无奈,流泪是多么难以自控,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深切怀念。
“病后人怜风露深”一句,透露出一种孤独和脆弱,生病后更加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无情,风露的深邃象征着生命中的孤独感。之后提到的“绣裙团扇当年事”,不仅是对美好往事的追忆,也是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最后的“耐得雕栏玉楼沉”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雕栏玉楼象征着繁华与美丽,而此时的沉寂则是对失去的感叹。整首词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苦涩与悲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了对友情与爱情的怀念,同时反映了时代的无奈与社会的变迁,情感深刻而动人。
诗词测试:
“欢场谁记多情句”中提到的“欢场”指的是什么?
A. 酒楼 B. 花园 C. 家庭
“红泪难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绣裙团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过去的美好 B. 现实的痛苦 C. 友情的温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龚鼎孳与李清照在情感表达上均显得细腻而深刻,前者在孤独与时间流逝中感伤,后者则在爱情的细腻与失落中徘徊,二者都展现了明代词人的情感深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