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4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41:38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玉盆花露水,休错认西子浣纱图。
怎公主双鸾,已谐萧史,使君五马,犹恋罗敷。
西风里,黄花通体瘦,红豆两情孤。
玉镜台中,私书可在,春波桥上,倩影谁扶。
长真称弟子,香一瓣,蕙烟双袅薰炉。
锦瑟解人何处,旷代应无。
七二鸳鸯,空期再世,十三莺燕,犹说西湖。
剩付徐郎供养,亲荐薇壶。
在玉盆中盛着花露水,别再把它错认成西施浣纱的图画。
怎能知那公主和双鸳已经和萧史成了佳偶,而你却仍旧恋恋不忘罗敷。
在西风中,黄花已经瘦得无比,红豆却依然孤单相思。
在玉镜台上,私密的信件仍然存在,春波桥上,倩影又有谁来扶持?
长真自称是弟子,献上一瓣香,蕙烟在双袅薰炉中缭绕。
锦瑟到底可以解人何处的愁苦,旷代的情感又何在?
七对鸳鸯,空留再世的期盼;十三只莺燕,依然在谈论着西湖。
只剩下你供养我,亲自推荐那薇壶。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见长。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诗人受当时社会风气与文化影响,追求隐逸与清雅的生活,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感慨。
这首《风流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对爱情美好与无奈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玉盆花露水”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美丽的意境,接着以“休错认西子浣纱图”来暗示人们对美的认知与误认,表达了对错失爱情的惋惜。
中段诗句如“公主双鸾,已谐萧史”,将历史典故与现实交织,展现了人们在爱情中的妥协与无奈。而“黄花通体瘦,红豆两情孤”则通过意象的对比,突出孤独与相思的主题,令人动容。
后半部分则进一步深化情感,诗人提到“玉镜台中,私书可在”,暗示着个人秘密与内心深处的情感,而“春波桥上,倩影谁扶”则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最后,诗句“剩付徐郎供养,亲荐薇壶”则暗示着对于爱情的依赖与向往,犹如一缕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期待与失落,同时结合历史典故,增强了诗的深度与情感。
意象词汇:
风流子中的“西子”指的是谁?
a) 王异
b) 西施
c) 貂蝉
d) 杨贵妃
诗中提到“七二鸳鸯”是指什么?
a) 鸳鸯的数量
b) 传说中的一对情侣
c) 一种花卉
d) 一种乐器
诗中“玉镜台”象征什么?
a) 真实的爱情
b) 内心的秘密与愿望
c) 美的外表
d) 过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