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踏莎行 春日永丰村庄访女》

时间: 2025-07-30 01:01:30

诗句

不算寻芳,非游南浦。

行舟只把津梁数。

御河风景尚依然,园林宛似柴桑里。

水畔鸥迎,莺呼启户。

草堂相聚殷勤语。

倾心正诉隔年愁,柳条怎绾斜阳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1:01:30

原文展示:

不算寻芳,非游南浦。
行舟只把津梁数。
御河风景尚依然,
园林宛似柴桑里。
水畔鸥迎,莺呼启户。
草堂相聚殷勤语。
倾心正诉隔年愁,
柳条怎绾斜阳暮。

白话文翻译:

这并不是专门去寻芳,也不是游玩南浦。
我在船上只是数着渡口。
御河的风景依旧如昔,
园林就像柴桑的风光一样美丽。
水边的鸥鸟在迎接我们,黄莺在窗前鸣叫。
在草堂里我们相聚,热情地交谈。
我倾诉着隔年的忧愁,
柳条该如何在斜阳的暮色中编织呢?

注释:

  • 寻芳:指寻找花草的美景。
  •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风景如画的地方。
  • 津梁:渡口和桥梁。
  • 御河:指皇家河流,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
  • 柴桑:指古代名胜,因其风景优美而闻名。
  • :一种水鸟,象征自由与欢快。
  • :黄莺,春天的象征,常用来描绘生机与希望。
  • 草堂:指草屋,象征清幽的生活。
  • 倾心诉愁:表达内心的苦闷与忧愁。
  • 柳条:柳树的枝条,常被用作春天和柔情的象征。

典故解析:

  • 柴桑:古代名胜,位于今江西省,因自然风光和文化积淀而出名。
  • 南浦:南方的水边,常被文人描绘为游玩的理想场所,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归淑芬,明代女诗人,生于江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她的诗歌风格清新,常带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情。

创作背景:

《踏莎行 春日永丰村庄访女》写于春天,诗人游访永丰村庄,试图记录和表达春日的美好与乡间的闲适生活,反映了她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以春日的永丰村庄为背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乡村的宁静。诗的开头便明确了游玩的目的,不是为了寻芳,而是顺其自然,流露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用“行舟只把津梁数”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御河风景尚依然,园林宛似柴桑里”句中,诗人将御河的景色与柴桑相提并论,显示出对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接着,水边的鸥鸟与黄莺的描写,使得整幅画面生动而富有生命力,体现出春天的活力与朝气。

在草堂相聚的场景中,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交流,展现了人际间的温暖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最后两句“倾心正诉隔年愁,柳条怎绾斜阳暮”,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也通过柳条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思考深度。

整首诗在描绘春日美景的同时,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归淑芬的诗歌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算寻芳,非游南浦。
    这句表明诗人并非为了游玩而来,显示出一种淡泊的心态。

  2. 行舟只把津梁数。
    描述了诗人在船上,只是在默默数着渡口,体现出一种闲适的态度。

  3. 御河风景尚依然,园林宛似柴桑里。
    以“御河”和“柴桑”对比,强调了自然风光的恒久与美丽。

  4. 水畔鸥迎,莺呼启户。
    描绘水边的生机,鸟儿的鸣叫增添了春的气息。

  5. 草堂相聚殷勤语。
    描述了友人间的欢聚,体现出人际间的温暖。

  6. 倾心正诉隔年愁,
    诗人倾诉内心的忧愁,情感深沉。

  7. 柳条怎绾斜阳暮。
    以柳条象征柔情,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柴桑,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鸥鸟和莺的描写,使得自然充满了生命。
  • 对仗:诗中使用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色与人际间的温暖,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不仅赞美自然之美,还融入了个人情感,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春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鸥鸟:象征自由和欢快。
  • 柳条:代表柔情与思念。
  • 草堂:象征简朴生活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浦”是指哪里?
    A) 南方的水边
    B) 北方的山川
    C) 西部的草原
    D) 东部的海滨

  2. “水畔鸥迎,莺呼启户”这句中,鸥和莺分别象征什么?
    A) 自由与悲伤
    B) 幸福与希望
    C) 自由与欢快
    D) 孤独与失落

  3. 诗的最后一句“柳条怎绾斜阳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感慨时间流逝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A) 南方的水边
  2. C) 自由与欢快
  3. B) 感慨时间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归淑芬的《踏莎行》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归淑芬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归淑芬诗集》
  • 《古诗词研究》

这些书目和文章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归淑芬及其诗歌的背景和艺术特点。

相关查询

岁晚登清素院北阁 欲雪 吾友务深有叹琴之什运使子骏答之佳章务深亦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 寒食感事呈同官 山园 晴登北城 水葓 赠李仲祥道士 织妇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匣珠襦 蚊帐 豚栅 虚往实归 风玫瑰图 风字旁的字 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猫精 凵字底的字 乙字旁的字 包含滔的成语 反犬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包含掂的词语有哪些 势要 道同契合 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跟踪追击 爱鹤失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