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5:2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5:27:38
金缕曲 晚浴 三十三叠前韵
作者: 叶绍本 〔清代〕
竹醉篱头酒。乍炎风送来婪暑,日西斜否。湿遍轻容芳汗透,指印欲黏圆斗。怯热信伏催三九。满注兰汤看沃雪,掩明窗分付银钩守。钗才卸螺鬟首。香泉一掬明珠走。知灵液深深几许,试探纤手。肌滑凝脂巾易拭,疏雨梨花娇受。教小玉且牢缄口。未许窥帘移烛影,赚饼金憎煞昭阳丑。妆重整回廊牖。
在竹篱笆旁,酒香四溢。忽然,热风送来了炎暑,太阳正西斜下。汗水湿透了轻盈的容颜,指印在肌肤上仿佛要粘上那圆月。热气逼人,真让人感到压迫。盛满兰汤的浴桶像沃雪般洁白,掩盖明亮的窗户,叮嘱银钩要守好。刚卸下螺鬟的钗子,香泉一捧如明珠般滑落。知晓那灵液究竟有多深,轻轻试探细腻的手。肌肤如凝脂般滑腻,轻纱易拭,细雨如梨花般娇羞。让小玉小心翼翼地闭口,不让人窥探帘后烛光的影子,恨透了那昭阳似的丑态。妆容重新整理,回到回廊的窗户前。
叶绍本(约1642年-约1712年),清代诗人,字毓芳,号秋水,江苏人。他以词著称,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柔美和生活的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本诗成作于清代,正值盛夏,诗人描绘了一位女子沐浴后轻松悠然的情景,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与娇羞,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金缕曲 晚浴》是一首典雅细腻的词作,整首词以沐浴为主题,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盛夏酷热中洗浴后的娇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与优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
词的开头,诗人运用“竹醉篱头酒”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新的环境,随即引入“乍炎风送来婪暑,日西斜否”,将炎热的夏日气息带入读者的心中,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女子在热气中的羞涩与娇媚。接着,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女子沐浴后的状态,汗水渗透衣衫,指印欲黏,生动展现了她的美丽和娇羞。
词中“香泉一掬明珠走”之句,形象地描绘了水的清澈与女子的洁净,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美感。最后,词人以“未许窥帘移烛影,赚饼金憎煞昭阳丑”来收束全篇,既表达了对个人空间的珍视,也暗示了对外界喧嚣的厌恶,使整首词在细腻中透出了一丝深邃的思考。
全诗围绕“美”的主题,探讨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优雅与娇羞,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欣赏,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兰汤”象征什么?
诗中“钗才卸螺鬟首”描绘的是哪一场景?
诗中提到的“昭阳”是用来形容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