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6:5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6:56:30
《河传令》
作者: 王哲 〔元代〕
竹冠顶按。更竹作水瓶,至今常将手盥。
竹杖竹蓝,竹笠竹车竹钻。
竹林中,竹笛鸣,声自唤。
木鞋衬脚真热暖。
木做盘儿,镜磨明圆满。
木箸木匙,木杓木盔木碗。
木阴间,木牛耕,田三段。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以竹子和木头为主要材料的日常生活器具。诗中的人们使用竹子做成的水瓶,常常用手洗涤;竹杖、竹蓝、竹笠、竹车、竹钻等各种竹制品应有尽有。竹林中传来竹笛的声音,仿佛在召唤着人们。木鞋让脚感到温暖,木盘、镜子、筷子、勺子、盔、碗等木制品齐全,生活得十分便利。最后一句写到在木阴的庇护下,木牛在田里耕作,分成三段的田地,一幅宁静而充实的乡村生活画面跃然纸上。
作者介绍:王哲是元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简单与和谐,竹木制品的使用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和乡村生活的自给自足。
《河传令》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诗中通过对竹木物品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质朴的乡村生活。王哲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竹子和木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中反复出现的“竹”和“木”,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自然的象征,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手工艺的赞美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通过竹笛的声音,诗人传达了一种自然的呼唤和生命的韵律,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在于简朴与自然的结合。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悠闲与自在,令人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描绘的器具种类层出不穷,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同时,诗中运用意象的叠加,使得整体画面更加立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自然与乡村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反映了诗人追求宁静、安逸生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竹蓝”是什么?
A. 竹制的篮子
B. 竹制的车子
C. 竹制的器皿
诗中“木牛”指的是什么?
A. 用木头做的牛
B. 用木头做的农具
C. 田间的牛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描绘
B. 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赞美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