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5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51:36
年年呵冻荒池水,
滴滴成新泪。
今宵忽见月华明,
咫尺乡关,竟是百年程。
丛篁山鬼休相怪,
窈窕人安在。
不知秋色在谁家,
露脚斜飞,又被碧云遮。
每年都在呵护那冻得荒凉的池水,
一滴一滴变成了新的眼泪。
今夜忽然看到明亮的月光,
离家如此之近,却仿佛已经走了百年。
不要怪丛林中的神灵,
那窈窕的身影又在哪里呢?
不知秋天的景色在谁家,
露水轻轻飞舞,却被碧云遮挡。
饶宗颐(1897-1992),字宗颐,号梅子,祖籍广东,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尤其在历史、文学和艺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饶宗颐的诗词常常融汇古今,表现出浓厚的乡愁与人文关怀。
《虞美人 乙未中秋不见月》创作于乙未年(1925年),正值中秋之际,诗人因缘故未能见到明月,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中秋节本是团圆的时刻,诗人在此时未能与家人团聚,心中倍感惆怅,借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的“年年呵冻荒池水,滴滴成新泪”,用细腻的情感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似乎在说每一年的经历都在积累着内心的悲伤。接下来的“今宵忽见月华明”,则是在这孤独的时刻,月亮的出现仿佛让思乡的情绪愈发浓烈,月光的明亮与思乡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
“咫尺乡关,竟是百年程”,一句中包含了对时光的无奈感,虽然物理上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心灵的距离却如同百年般遥远。接下来的“丛篁山鬼休相怪”,则是在自我安慰,试图化解内心的怅惘,然而“窈窕人安在”的疑问却再次揭示了内心的孤独。
最后两句“不知秋色在谁家,露脚斜飞,又被碧云遮”,在描写秋天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体现了浓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对人生流转的深思。
诗歌通过对月亮和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深厚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对故乡的渴望与人生的无常。
此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咫尺乡关”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丛篁山鬼”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