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2:19
丹梯直北通榆木,
拂袖山烟百折登。
河注黄花衔二口,
天低白草见诸陵。
行人尚忆回銮曲,
碛岸曾移照妓镫。
旧迹荒寒非一概,
不因六月有坚冰。
这首诗描绘了八达岭的壮丽景色。画面上,直通北方的石阶通向榆木,山间的云烟缭绕,曲折而上。河水流淌,黄花在两岸盛开,天空低垂,白草映衬着远处的陵墓。行人仍然记得昔日的回返曲调,而沙岸的景象也曾映照着妓女的灯笼。旧日的痕迹在荒凉的寒冷中并不全然如此,六月时节并不会因冰雪而坚固。
李良年,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人文景观。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描绘了八达岭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李良年的《八达岭》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的古诗,诗中展现了八达岭的壮丽景色以及历史的沉淀。诗的开头通过“丹梯直北通榆木”描绘出一条蜿蜒而上的石阶,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并暗示了通往高处的艰辛。随后的“拂袖山烟百折登”,更是将自然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山间的云烟与攀登的曲折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中“河注黄花衔二口,天低白草见诸陵”描绘了河流与山景交融的画面,黄花的点缀使得景色更加生动,而“诸陵”则让人思绪飘向历史的沉重,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接下来的“行人尚忆回銮曲,碛岸曾移照妓镫”则通过对音乐与灯火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形成了对比与呼应。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情的关怀。最后一句“不因六月有坚冰”,则是对自然与人事的反思,表现了岁月流转中不变的冷暖,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通过描绘八达岭的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珍惜。
诗中提到的“丹梯”主要指什么?
“拂袖山烟”中的“拂袖”表示什么?
“六月有坚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李白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李良年则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表达了更为深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