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5:31
裙衩文鸳窄,钗梁粉蝶娇。
才离眼底已销魂,难道忍心撇过又今宵。
佩响侵银箔,炉薰度紫绡。
月斜花径路迢迢,如此思量魆地忒无聊。
这首诗的开头描绘了窄裙上绣着鸳鸯的细致,点缀着娇艳的粉蝶;离开眼前的美人,已经让我魂牵梦萦,难道你真的忍心在今晚就这样离去?耳环的叮当声侵入银箔之中,香炉中的香气弥漫着紫色绡绸。月光倾斜,花径漫长,这样的思念真是无聊得令人心烦。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蕴含的情感和意象常见于古代文人诗歌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失去的惆怅。
作者介绍: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常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爱情的缠绵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背景下,社会繁华,文人雅士多以诗词歌赋抒发情感。诗中浓厚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爱情和短暂相聚的珍惜。
《南歌子二首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恋人之间挥之不去的思念。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如“裙衩文鸳窄”“钗梁粉蝶娇”,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娇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接着,诗人由此引发对美人离去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无奈。尤其是“才离眼底已销魂”,道出了那种瞬间失去的痛苦和难舍的情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夜晚的情景。月光斜照,花径迢遥,诗人对思念的描绘逐渐加深,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聊。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美的欣赏,也有对爱情的失落,直击人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如“粉蝶娇”形容女子的美丽)、拟人(如“佩响”让声音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念与离别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珍惜和对失去的无奈,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裙衩文鸳窄”中的“文鸳”指的是?
A. 鸳鸯的花纹
B. 一种花
C. 诗人的名字
D. 一种酒
“月斜花径路迢迢”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失落与孤独
C. 无聊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